发生
2、严重影响食用和商品价值,此虫为害大豆等造成“十荚九蛀”,虫荚率高达 60%90%,一般年份虫荚率亦达15%20%。 大豆豆荚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在华东地区浙西南山区景宁县 1 年发生 5 代。 除第一代较整齐外,以后各代有不同程度世代重叠,早春、中夏、迟秋期大豆成荚期是危害高峰;一般 610 月为幼虫危害期,尤其 67 月以第一、第二代幼虫为害最重;迟秋大豆成荚期 9 月以第四代为害为次之。
1、年春花生种植后,雨水较多,阴雨天多,田间湿度大,有利于花生锈病菌繁殖,目前已开始发生为害,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防治,将严重影响花生产量。 花生锈病主要为害叶片,但也为害茎、荚柄和荚果壳,一般在开花盛期发病,由于下叶向上部叶片扩展,以花期和下针期为害最重。 发病轻的叶片变黄影响结实,严重的整株枯死,一般损失 15%30%,严重地块达 50%以上。 花生锈病发生程度与病源、气候
1、水蝇(双翅目 蝇科 新垦盐碱化稻区发生极为严重,是阿克苏地区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 该虫咬食初生根及次生根,造成水稻秧苗发育不良或漂秧死亡。 20022003 年在阿克苏地区水稻调查发现,轻条田产量损失达到 严重影响了本地区的水稻生产。 本文作者就稻水蝇的形态特性、生活习性、发生规律、防治方法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 68 毫米,翅展 810 毫米,体灰褐色至黑灰色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榄星室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星室木虱属,是 80 年代后期以来橄榄树最主要的害虫,在福建、广东和广西等橄榄种植区均有发生,近几年来在本地区的橄榄种植区成为最重要的害虫。 其成虫喜欢聚集在刚抽发新梢的嫩枝、嫩叶上吸吮汁液,致使枝叶黄化、枯萎,严重的可引起落叶、落果,致使减产,树势衰退,并可诱发煤烟病和黑斑病。 若连年受害,则会引起果树死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粉病、灰包病或公甘蔗,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分蘖期,该病在我国各产蔗省区普遍发生。 随着中国蔗区不断扩大,蔗田连年连作,甘蔗黑穗病日渐猖獗,高发病区黑穗病率达 30以上。 发病后蔗株从梢头长出一条黑色鞭状物,随后叶片、节间变细,最终不能形成有效蔗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 1、症状。 该病最明显特征是病蔗梢头有一条向下内卷的黑色鞭状物,称为黑穗鞭,长几厘米至数 10 厘米不等。
1、心病”、“空心病”、“空梆子”,是一种危险性、毁灭性的病害。 主要危害薯块,其次是薯苗和薯蔓,还可以在窖藏期引起烂窖,育苗时导致烂床,一般对薯蔓伸长和薯块发育无明显影响。 病薯症状分为糠心型和裂皮型。 1、糠心型。 由薯苗和种薯带病,由薯块顶部发病逐渐向下部或四周发展,先是块根纵剖面内部呈棉絮状白色糠道,后期形成褐色糠道,群众称“糠心”、“糠瓤”。 这种薯块内部虽已毁坏,但外表无变化
1、薯是河北易县主要粮食作物,近几年来种植面积都在 10 万亩以上,成为该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作物。 但随着甘薯连年种植,各种病害也相继发生,特别是甘薯黑痣病,自 1998 年以来逐年加重,上,贮藏期病块率达 10%左右,最高的达 90%以上。 该病虽不影响薯块食用,但影响其贮存,且商品价值大打折扣,甚至根本无法出售。 一、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主要为害甘薯地下薯块,病斑仅限于皮层
1、几年来,随着玉米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玉米锈病是玉米上发生较普遍的病害。 发生范围广,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使玉米植株干枯,籽粒不饱满,造成减产。 轻者减产 20%左右,重者达 30%。 一、症状玉米锈病主要侵害玉米叶片,偶尔危害玉米苞叶和叶鞘。 发病初期在叶片基部和上部主脉及两侧,散生或聚生淡黄色斑点,后突起形成红褐色疱斑,即病原夏孢子堆。 后期病斑形成黑色疱斑,即病原冬孢子堆。
文名称:玉米旋心虫中文别名:玉米蛀虫拉丁学名:态特征:成虫为头部黑褐、鞘翅绿色的小甲虫。 体长 5 毫米,前胸暗褐色,上有小点刻,鞘翅具有绿色光泽。 足深黄色,腹部黑褐色。 雌虫腹末呈半卵圆形,略超过鞘翅末端,雄虫则不超过翅鞘末端。 卵椭圆形,长约 米左右,卵壳光滑,初产黄色,孵化前变为褐色。 幼虫黄色,头部褐色,体长 12 毫米,11节,各节体背排列着黑褐色斑点,前胸盾板黄褐色。 蛹黄色裸蛹
虫食害禾谷类种子,以小麦、玉米、糙米及高粱受害最重。 幼虫只在禾谷类种子内危害,是一种最主要的初期性害虫。 贮粮被玉米象咬食而造成许多碎粒及粉屑,易引起后期性害虫的发生,危害后能使粮食水分增高和发热。 防治方法:清洁仓库,堵塞各种缝隙,改善贮粮条件,可减少危害。 改进贮藏技术,如在粮堆表面覆盖一层 610 厘米厚的草木灰,用塑料膜或牛皮纸隔离。 如已发生虫害,要先把表层粮取出去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