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
2、,配合药物防治,如老菇房可用磷化铝或甲基溴密封熏蒸,旧床架可用 3%的甲醛液或 05%1%的二甲醇液或 2%五氯酚钠液喷雾或浸泡处理,或用沸水、蒸汽处理。 覆土处理。 选择的覆土先暴晒。 如覆土里疑有线虫,应用威百亩每立方米 500毫升或福尔马林密封熏蒸或通蒸汽杀灭。 菇棚。 排水条件要好,老棚在投料前,地表要充分暴晒,栽培期间最好每隔 1520 天,每平方米用 025
1、、形态特征瘿蚊又名小红蛆、菇蚋,瘿蚊成虫形似小蚊子,微小细弱,肉眼很难看见。 虫体头部、胸部、背面深褐色,其他为灰褐色或淡桔色。 幼虫可由卵孵化,也可由母体幼虫生殖。 每条雌虫平均可产 20 多条幼虫。 幼虫早期在料中危害,造成菌丝稀少,微弱。 后期转移到菌丝和子实体。 子实体被害,先在菇柄基部繁殖,后爬上菇柄与菇盖交接处,有的钻入菌褶,被虫蚀成伤痕道,呈淡桔红色。 一朵菇多者常聚 2030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成虫、若虫刺吸危害棉花顶尖、嫩叶、幼蕾、幼铃等,可造成棉苗顶芽焦枯变黑,形成多头棉或枝叶丛生疯长,棉叶破碎,幼蕾、铃脱落,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很大。 发生规律 成虫有趋光性,生长茂密的棉田产卵多。 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当气温在 20相对湿度在 80%时发生较重,当气温在 11以下或 35以上时不利于卵的孵化。 7降雨较多,有利于其大发生。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着棉花留种田的逐年种植,其早衰现象时有发生,已成为制约留种田棉花单产提高和品质改善的重要原因。 一、致耕层有机质缺乏,不能满足土壤持续供肥效果。 同时重茬造成土壤中病菌的积累及抗虫菌数量的减少,棉花根系正常生长受阻,从而影响棉花上部生长而导致早衰。 根多,根量大。 据测查,035厘米土层根系量占总根量的 85%,010 厘米土层内的根量占总根量的 35%。 棉花生育后期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不仅导致减产,还降低棉花品质。 一般田块烂铃率达 10%15%,多雨年份严重地块达 30%以上。 因此防止烂铃的发生是夺取棉花丰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发生原因 照少,气温低是烂铃发生的主导因子,以 8 月中旬9 月中旬的天气最为关键。 一般秋雨早、多,烂铃率高。 阴雨多,日照少,气温低导致棉株生理机能减退,开裂期推迟,有利病菌的侵入,铃病发生重。 疽病、角斑病、灰霉病
1、文名称:麦穗夜蛾拉丁学名:肃、青海形态特征:成虫灰褐色,体长工 6 一 19 毫米,翅展 4042 毫米。 前翅基剑纹黑色,环状纹和肾状纹银灰色,外缘有 7 个小黑点,并密生缘毛。 卵圆球形,初产乳白色后变灰黄色,卵面第二层不规则形。 幼虫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 26 毫米,头部深黄褐色,中央有 1 深褐色八字纹。 背线白色。 蛹黄褐色至棕红色,长 18米。 为害作物:小麦、大麦、青稞和芨芨草
豆象又名豆牛、豆猴、铁嘴,属鞘翅目豆象科,在贮粮仓和田间均能繁殖为害,是绿豆贮藏期的主要害虫。 常将籽粒蛀食一空,丧失发芽能力,甚至不能食用。 一、发生规律一年可发生 46 代,幼虫在豆粒内越冬,次年春天羽化为成虫。 成虫善飞,有假死性、群居性,在贮粮仓内产卵于豆粒上,经 1520 天变为成虫。 绿豆象完成一生活世代需 2445 天,在 2530、相对湿度 80左右,发育最快。 二
1、国安徽、河南、河北、陕西等省发病重,以开花结英期受害重。 发病初期叶片上现水渍状褐色小点,扩展后形成边缘红褐色至红棕色、中间浅灰色至浅褐色近圆形病斑。 湿度大时;病斑上密生灰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情严重时,病斑融合成片,很快干枯。 轻者减产 20一 50,严重的高达 90。 半知菌亚门真菌。 分生孢子梗束生,直立,褐色,具 3?8 个隔膜,孢痕明显,大小 20?m)
2、6 月 67 日在乌杨、东溪、白石、永丰、马灌、拨山等 6 个乡镇(海拨 200查 19 块稻田,平均虫量为 (0490),比去年同期虫量 ,比历年 ,比大发生的 1993 年低。 二、发生趋势1、发生程度预计今年稻飞虱为中等偏重发生年,局部地区大发生,发生面积 28 万亩,以白背飞虱为主;田间重害期在 6 月底至 7 月中旬初,高峰期田间百丛虫量可达3000。 2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要为害芝麻。 普遍发生于我国河南、湖北、安徽、江西等主要芝麻产区,一般减产 10%20%,严重时达 30%,使芝麻的品质显著下降。 针对发生情况,认真研究发生规律,搞好防治药剂筛选,探讨其防治方法。 一、发生规律芝麻荚螟在河南一年发生 4 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越冬。 7 月下旬至 11 月下旬出现成虫,8 月上旬为成虫盛发期。 成虫有趋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