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
1、瘟病是黑龙江省水稻重要病害之一,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流行年份一般减产 1020%,严重的达 4050%,个别感病品种发病严重时甚至全田出现白穗,可导致颗粒不收。 稻瘟病病原菌为无性世代属于半知菌亚门,稻梨孢菌。 稻瘟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稻草和病种子上越冬。 稻瘟病的病菌孢子具有随空气飘散的特性,带病稻草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 用带有潜伏菌丝的种子播种,其秧苗可能发病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谓早衰就是指在棉花开花结铃最好时期,因生育不良、营养失调、病情危害,棉叶过早脱落,导致铃轻、子秕、纤维成熟差而大幅度减产的一种现象。 根据调查,近几年各地棉花早衰面积越来越大,对产量和品质的损害也越来越大,减产幅度达到 20%30%,重衰地达到 40%,严重田块绝收。 棉花早衰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下:年来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大爆发,是制约单产提高的最主要原因。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月份降雨较多,高温高湿,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传播,严重影响棉铃的正常开裂,铃内积水,病菌容易传播侵入,加重烂铃发生。 度过大、管理粗放、棉株疯长的棉田,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侵入,烂铃发生偏重。 是病菌直接侵染健康无伤的棉铃,如疫病、炭疽病等。 二是侵染已受害的棉铃而引起棉铃病害的发生,如红腐病、红粉病、软腐病等。 成棉铃受伤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红蜘蛛是我国各棉区普遍发生,为害较重的一类害虫,棉花红蜘蛛主要在棉叶的背面吸食营养汁液,为害初时叶片正面出现较多白点,几天后叶柄处变红,重则落叶垮秆,状如火烧,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 发生规律:棉花红蜘蛛 5 天平均气温在 2227间时最有利其繁殖。 当棉田处于低湿环境,相对湿度在 35%55%时最易发生。 因此在干旱年份发生就较为严重。 今年部分地方长期没有降雨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病虫草害种类多、为害大,需要反复、多次进行药剂防治;一旦施药不当,很容易对棉花造成药害,轻则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植株变态甚至死亡。 棉花发生药害后的补救措施是:(1)喷水淋洗。 多数化学药剂都不耐水冲刷,如果发现用药不当,可立即用喷雾器装满清水对着茎叶反复喷洗,以冲去残留在棉株表面的药剂,减轻药害;冲洗时,喷雾器的气压要足,喷洒的水量要大。
1、、区)测报站调查,目前麦类纹枯病已普遍发生,并将进入盛发为害阶段,各地必须抓住适期,及时组织广大农民进行防治。 一、发生情况及趋势分析今年麦类纹枯病的发生特点:一是发生期正常,由于去冬今春气温偏低,麦苗长势较弱,不利于麦类纹枯病的发生。 全市最早的响水于 2 月中旬初查见,大面积均在 2 月底、3 月上旬查见。 二是发病普遍率和病情略轻于去年同期。 据响水 3 月 15 日系统调查
红吸浆虫是一种小麦毁灭性害虫,属双翅目瘿蚊科。 2001 年在任城区长沟、南张、安居等镇暴发,危害面积达 12 万亩,一般减产 3050,严重的减产 80以上,甚至绝产。 在麦红吸浆虫的防治上,要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办法。 1 选用抗虫品种生产上应选用芒长多刺、口紧、小穗密集、扬花期短而集中、果皮厚的小麦品种,如济宁 13 号、济麦 19 号等,对麦红吸浆虫的产卵
1、于麦类除草剂的品种较多,理化特性、作用部位、作用原理等都有差异,因此产生药害的症状也不同,有的表现在植株体内,有的在外部,有的在地上部分,有的在地下部分。 一、药害的症状:(1)2,4滴类除草剂(2,4D 丁酯、2 甲 4 氯钠等)在过量和低温的情况下使用时,会使麦苗叶片失绿发黄,新叶呈葱管状,穗卷曲,难以抽出,出现畸形穗。 (2)燕麦畏在小麦播前用药量过大时,会被小麦芽鞘大量吸收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主要病害发生特点。 芝麻主要病害有芝麻茎点枯病、芝麻枯萎病、芝麻青枯病、芝麻疫病等。 1、芝麻茎点枯病。 芝麻茎点枯病又称芝麻茎枯病、芝麻黑根疯等。 主要为害芝麻茎杆、根部及幼苗。 苗期发病,病苗地上部萎蔫枯死,根部变褐死亡。 茎部受害后,病茎初呈黄褐色水渍状斑点,并迅速发展,变成环绕状斑点,至晚期病斑呈黑褐色,以后茎杆中空、容易折断。 根部受害后,主根、支根逐渐变成褐色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菌核病又名油菜菌核软腐病,农民称“白秆”,是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病害之一。 在有油菜种植的地方都可发生,引起不同程度的减产。 在重庆市垫江县发病株率一般在 5严重田快达 50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一、发病症状苗期发病,基叶与叶柄出现红褐色斑点。 后扩大转为白色,组织被腐蚀,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 病斑绕茎后,幼苗死亡。 成株期叶片发病时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