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
1、生叶螨在招远市普遍发生,主要为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其中发生量最多、最严重的为朱砂叶螨,二斑叶螨发生面积较少,但近几年在招远市二斑叶螨有上升的趋势。 近年来花生叶螨的为害逐步加重,严重影响了花生的正常生长,已成为花生生产上的重要虫害之一。 砂叶螨的雌螨背面观呈卵圆形,体长 色呈红色或淡红色,俗称“红蜘蛛”,体躯两侧各有黑斑一个,其外侧三裂,内侧接近体躯中部。 雄螨背面观呈菱形,比雌螨少。
1、) (续)秋植花生因偏施氮肥,过于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繁茂嫩弱,排水不良,田中积水过多等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水田种植,迟播春花生,早播秋花生,生长期碰上多雨天气,发病较重;而迟播的秋花生可避过多雨天气,故发病较轻;水田花生和大畦种植的比旱田花生和小畦种植的均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力强、半产性能高的品种,如粤油 551,粤油 22、汕油 523、汕油 21
1、) 花生锈病是广东花生的重要病害之一,尤其是各地春秋植花生比较严重发生。 它主要引起花生叶片早枯,严重时大量枯枝落叶,植株枯死,荚果不充实,落果,烂果,一般减产 20%,严重的高达 50%60%。 病状本病多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发生。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为害茎、托叶、叶柄及果柄。 被害植株首先从底叶开始,然后渐向上部,四周和叶面蔓延,一般叶背病斑比叶面多。 发病前期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叶片变黄
1、南方春、秋两熟花生集中产区,因受土壤条件的限制,导致一些地区年年连作,致使土壤肥力降低,花生所需养分亏缺,枯萎病、叶斑病和锈病等病害加重,尤以青枯病和叶斑病危害最重,最终导致花生产量大幅度下降,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据调查,花生青枯病面积占播种面积的 710,发病率10左右,严重的达 50以上,老病地甚至连片绝产。 该病是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病害,多发生于花生开花初期,结荚盛期达到高峰。
斑叶螨谷称白蜘蛛,主要为害苹果、梨及豆科植物。 1998 年以前二斑叶螨在我市花生上只是零星地块发生,1999 年 78 月间调查,该虫在我市 18 个乡镇普遍发生,受害严重。 为害盛期螨墩率 95%以上,单叶有螨 2030 头,对花生产量影响较大。 1 为害症状与发生特点二斑叶螨成、若、幼螨均能吸取花生叶片汁液,叶片受害后初呈失绿小斑点,渐扩大连片,严重时全叶苍白,焦枯早落
曲病在各稻区均有发生。 得病的稻穗,空秕率上升,千粒重下降,碎米增多,影响产量(一般减产 5%10%)和质量,大量食用对人的健康也有一定影响。 发病症状水稻主要在抽穗扬花期感病,病菌危害穗上部谷粒。 发病粒在颖壳的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的小菌核,菌核膨大后包裹全颖壳;呈黑绿色,表面光滑,最后龟裂,散出黑绿色粉末。 发病条件(1)在水稻破口、始穗、扬花期多雨寡照,相对湿度过高极有利于稻曲病侵染发病。
曲病是水稻生长后期的主要病害,近年来,我县年发生危害均在 23 万亩,病穗率高达 30%以上,每穗病谷 26 粒,最高可达 30 粒以上,造成稻谷欠收在 1015%左右。 稻曲病不仅影响水稻产量,而且严重污染米粒,导致米质降低,危害人畜健康。 进入八月,我县水稻已大部处于孕穗至始穗期,据气象资料及历年稻曲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分析,预计今年稻曲病的发生危害为偏轻发生,局部地区中等发生。 防治建议
飞虱是一种过飞性害虫,适宜的气候环境条件有利于稻飞虱的迁入危害,只有掌握稻飞虱的发生规律,才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的发生发展。 一、加强田间肥水管理。 控制稻飞虱发生危害,在管理上稻田采取排灌方便,降低地下水层,及时排水晒田。 合理施肥,控制分蘖盛期和叶色转赤,使叶片变硬直,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土壤湿度。 二、掌握稻飞虱的防治适期。 文山地区稻飞虱发生危害较重是第二代和第三代。
2、别乡、提克阿热克乡、阿克吐别克乡、城镇、牛场、羊场、综合农场、良繁场等 10个乡镇场。 据初步调查,春播大豆疫病发生面积达 325公顷。 主要发生在牛场、羊场、阿尕尔森乡、塔斯托别乡、提克阿热克乡等多个乡(场)。 复播大豆至今尚未发现。 发病品种以东北引进的品种发病重,有相文丰 47;发病较轻的品种有新大豆 1号、王中王、伊大豆 1号、石大豆 2号。 黑农 39号由于 2005年发病重
2、种愈早,幼苗田间生长时期长发病愈重。 用病残株沤肥未经腐熟,能传播病害发病重。 地下害虫多、土质瘠薄、缺肥和大豆长势差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 药剂拌种。 用种子量 40甲基立枯磷乳油或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实生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 3 年轮作。 选用排水良好高燥地块种植大豆。 低洼地采用垄作或高畦深沟种植,合理密植,防止地表湿度过大,雨后及时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