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
• 获取农业剩余的方式 : ( 1) 政府以农业税和土地税的形式直接取得。 ( 2)运用行政手段的价格剪刀差来间接取得。 ( 3)政府低报酬的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资本积累。 ( 4)直接的劳动力投资和农民自愿的储蓄。 ( 5)出口农产品 • 动员方法上存在两种类型:计划导向的压制动员型(抑制农业发展);市场导向的积极动员型(促进农业发展)。 SIAS UNIVERSITY 发展经济学
主要思想 理论依据 制约因素 案例 主要思想 是早期 1950s、 1960s时期的主要分配战略 先发展经济,收入分配上政府不干预;等经济增长到一定的程度,政府再干预收入分配 理论依据 在假定储蓄为收入的增函数的情况下,资本集中于富人手中有利于提高社会储蓄率和投资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最终会带来收入分配的改善(滴流效应与扩散效应) 只有经济增长到一定的程度
不超过 6分钟 形式可以多元,如 PPT请自备电脑 关于论点的选择与预期 与成绩的关系 课后登记(前 20- 25名) 外部资源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外援 外国直接投资及对其的干预 外债及外债问题的预防和解决 钱纳里以前的理论 钱纳里的“两缺口”理论 “三缺口”和“四缺口”理论 债务周期理论 哈罗德 在阐述经济增长时指出国内储蓄不足以支持理想的经济增长率时
52%) * 全要素生产力增长分析及其应用 余值增长不仅包括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力增长 丹尼森的分析 应用(美日对比及东亚奇迹) TFP增长 余值增长不仅包括技术进步,还包括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济、技术引进等 余值增长为全要素生产力(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增长,简称 TFP增长 丹尼森将 TFP增长进一步分解为资源配置改善
– 基础层次:两大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经济 社会 环境 (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 “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基础 – 环境科学 ( 自然科学 ) – 环境经济学 – 资源经济学 ( 可再生资源经济学与可耗竭资源经济学 ) – 生态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 环境伦理学 – 环境社会学 (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 第一讲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 资源危机
是否会使人们产生错觉(拉丁效应)。 *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 • 收入分配、储蓄与经济增长 • 收入分配、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 收入分配、需求结构与经济增长 • 收入分配、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 • 收入分配、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储蓄与经济增长 • 如果收入分配不平等有利于提高储蓄率和投资率,进而有利于经济增长,政府就不应该干预,反之则反之 • 边际储蓄率呈倒 U型 * •
际社会主义体系,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自主发展才有可能。 –外围地区应与现存国际体系脱钩,走自力更生的道路,阿明提出了一种由三个互相依赖的部分组成的发展道路,一是选择本国资源为基础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二是优先考虑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合作和经济一体化,三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以提高原料价格控制自然资源保证第三世界的制成品能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并加速技术转让。 第三章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
产加工过程中价格增殖的保护,它表示对制成品本身极其投入物征收关税后作用于加工活动的合成效应,反映改国工业受保护的实际程度或利益增加程度。 • 许多发展中国家采用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其关税结构是对最终消费品实行高关税,对原料,中间品和资本品实行低关税甚至免税,这样一来,试图通过消费品生产的后向联系效应促进中间产品和资本品的生产目标难以实现。 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应适时地调整关税结构
家盐谷佑一利用产业关联理论,对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重新论证。 他采用消费资料和资本资料的产品分类,采用总产值进行数量统计。 其计算结果表明: ( 1)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霍夫曼比率稳步下降,资本资料工业比重上升是一普遍现象; ( 2)从霍夫曼比率来看,日本在工业化时期即其重化工业化阶段,下降很明显,与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吻合,但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如美国、瑞典
第三,提供新的物质投入品; 第四,建立农业生产服务体制; 第五,对教育投资 1.诱导因素 2.土地制度与生产方向的转变 3.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型 农业技术进步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以代替劳动为主的机械技术进步,另一种是以代替土地为主的生物化学技术进步。 技术开发和传播的方向,取决于生产要素禀赋状态 : 劳动力稀缺和相对昂贵的经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