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
2、的特殊颜色及挥发气味特别敏感,授粉效果极佳,可提高产量 15且形成的种子较多,有利于改善果实品质。 每 667 平方米放置 1 箱蜂即可满足授粉需要。 蜂箱应放在离地面有一定高度的荫凉处,箱放好后,其位置及出入口朝向就不能再变动,否则雄蜂找不到入口。 授粉期间要尽量减少有毒农药的使用,如需喷药,则必须先把所有的雄蜂赶进蜂箱内。 此外,工作人员要避免穿蓝色衣服或使用有芳香气味的化妆品,以防蜂蜜
2、强度,增加果实转色所需的有效积温。 四、作业行?穴大行?雪内填充麦糠先沿作业行内略向下挖土,向两侧培垄土,能增大光照地面积,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 再向作业行内填充 1015厚的麦糠或碎稻草,这样有利于降低棚内湿度,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地温,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五、用烟雾剂、粉尘剂预防病虫害越冬茬番茄在连阴雨天发生的病害大部分是由高湿、低温引起的,因此预防的前提就是不增加室内湿度。 用烟雾剂
2、,传播后可进行再侵染。 晚疫病的流行要求低温、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大,这种条件适于病菌孢子囊的萌发、侵染。 在栽培生产中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过度密植、土壤瘦瘠或偏施氮肥、温室保温效果差的地块易发生此病。 三、综合防治1、农业措施采用高畦深沟覆盖地膜种植,整平畦面以利排水,及时中耕除草及整枝绑架,薄膜覆盖保护栽培应特别注意通风降湿;合理密植,增加透光,浇水时严禁大水浇灌,采用小水勤浇
2、心叶开始生长时逐渐放风。 白天室温控制在 2025,超过 25时开始放风。 放风口由小到大,放风时不可太猛,以免苗子受冻而死。 下午室内温度降到 20时关闭放风口。 夜晚温度应控制在 1115。 如遇寒流,可适当晚揭苫,早盖苫,暂停放风,阴天或雨雪天,白天仍揭苫,大风天只要不刮坏薄膜,白天仍揭苫。 茄定植后,冬季光照较弱,光照时间短,提高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是光照管理的关键。 因此
2、用 40 毫克/公斤的番茄灵涂抹花柄,并在配好的番茄灵液中加 克灵防治灰霉病,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浓度可适当降低。 使用番茄灵后要加强肥水管理。 防病治虫:幼苗出土后,开始防病,可用百菌清和扑海因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 3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注意防治疫病,用克露和甲托喷雾,每周一次,共喷 34 次,5 月至 7 月,注意防治灰霉病,用农利灵喷施 2 次,同时用敌杀死防除蚜虫
2、花序后摘心,此方式适于自封顶品种。 四、打杈番茄侧枝萌发力强,往往几个侧枝同时生长,为促进根系生长和发棵,在杈长 3 厘米左右时开始打杈。 打杈时要先打健株,后打病株,以防病害相互传染。 五、摘心一般情况下,当果枝上的果穗长足一定数目时,要在果穗上边留有 2片叶摘去植株顶端。 六、去老叶在番茄生长后期,下部叶片黄化干枯,失去光合机能,影响通风透光,应将黄叶、病叶、密生叶摘去,然后深埋或烧毁。
2、对病毒病、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灰霉病、叶霉病等病害可用病毒 A、杀毒矾、代森锰锌、百菌清、农用链霉素、速克灵、托布津、多菌灵等药剂对口施治。 番茄栽培管理好的亩产值可达 3500 元左右。 苋菜选用耐热、高产、抗病的地方大叶红苋菜。 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番茄尽园后播种,边播边浇人畜粪尿。 出苗前保持苗床土湿润,出苗后结合施肥多次浇水。 用菊马乳油、敌杀死等药剂对蚜虫、菜青虫及时防治。
2、,最低 9。 气温 22,相对湿度高于 90易流行。 潜伏期一般为 14 天左右。 在植株茂密,浇水多的条件下,易蔓延成灾;在保护地内,若遇连阴天或棚内湿度大,持续时间长,此病也会流行。 防治技术如下:1选用无病种子,实行 3 年以上轮作。 施足底肥,配方使用化肥,尽量增施生物菌肥以提高土壤通透性和根系吸肥能力。 2加强对温湿度的控制,将温度控制在 28以下,湿度 75以下。 适当通风
2、行消毒。 消毒后在每层架上码 45 层的番茄,进行贮期管理。 架藏的优点是:在贮藏期间便于对果实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损耗较小,但成本较高。 三、简易气调贮藏具体操作方法:贮藏前先将贮藏场所消毒并降温至 10左右,然后在贮藏场所内铺垫薄膜(一般为聚乙烯塑料薄膜,厚度为 米),面积略大于帐顶,上面放枕木。 为了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可在枕木间均匀撒放消石灰,用量为每 1000
2、占全期施肥量的 40%,一般亩施稀粪 1000 公斤左右或尿素复合肥 20斤。 初果肥:在第一穗果实即将成熟,为促进第二、三穗上果实成熟,追施初果肥,每亩施尿素或复合肥 10斤,而后灌水。 盛果肥:在第二穗果实开始采收时,已进入番茄采收盛期,需要较多的养分,要注意追加肥料。 盛果期如果缺肥,易使植株脱肥早衰,以后几穗果实发育不饱满,棱角多,品质差。 盛果期追施,每亩可施尿素或复合肥 2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