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
2、下后播种,然后盖土 05 厘米。 盖种子为过筛细园上,每平方米苗床的盖种土中拌入50多菌灵粉剂 58 克。 播后盖草苫保湿,支拱棚及遮阳网防雨降温。 出苗后去除草苫,晴天中午前后覆盖遮阳网。 3 叶期分苗,每亩大田需分苗床 40 平方米左右,6 叶期定植,苗龄 4050 天。 3高垄定植,膜网双层覆盖 大田每亩施腐熟农家肥 4000 千克,腐熟饼肥 50 千克,复合肥 50 千克。 整地后作
2、度大时,叶片正面和背面的病、健交界处可以看到白色霉状物。 二、发病原因晚疫病菌主要在深冬保护地栽培的番茄和茄果类作物上越冬,也可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 借气流和雨水传播到番茄植株上,从气孔和表皮直接侵入。 保护地昼夜温差大、气温低于 15,湿度高于 85%时容易发病。 连阴雨或多雾天气,栽培上过度密植,氮肥过重,平畦栽培,大水漫灌,也会使病害发生严重。 三、美国四号、天福 501
2、入适量腐熟猪粪、鸡粪等有机肥,再加少量过磷酸钙、草木灰等,并用绿亨 1 号、重茬剂或多菌灵等药剂消毒处理,以防青枯病等土传病害。 在此基础上,抓好苗期管理。 控制好温度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播后出茁前温度要高些,可控制在 2530,外苗后为防徒长要适当降低温度,可控制在 1525,夜间可更低些。 同时要控制好水分,并给予充足阳光。 因为番茄大多数品种在 2 叶 1 心期进入花芽分化,以利起苗。
2、早、揭苫晚造成弱光条件,植株光合作用差,易形成较多的短花柱而导致落花;用激素处理效果不佳。 (二)防治对策。 晴天时,草苫应早揭晚盖,延长光照时间,阴天也应揭苫吸收散射光,阴雨天可缩短揭苫时间,但不能不揭;日光温室后墙挂反光幕,拱式大棚地面铺反光膜;晚上用日光灯补光;定期喷施强力光合灵等。 三、畸形果(一)发生原因。 常见的有果实上长有瘤状突起的瘤状果、形状不圆的变形果(尖嘴果、椭园形果)等
2、等 2病害。 待幼苗长出 5可定植到大田。 3、整地定植。 不宜与茄果类蔬菜、烟草、花生、土豆等作物连作。 上茬以菠菜、小葱、小白菜、水萝卜为宜,或与小麦、豌豆等作物间作套种。 亩施农家肥 4000公斤,深耕 25厘米。 耙平后开沟,大小行距为 85厘米和 35厘米,株距 30厘米。 每亩沟施三元复合肥 60公斤,坐水定植。 4、管理。 定植后 3 1次缓苗水,然后蹲苗,中耕培土。 当有
2、前苗床的地温应控制在 2530,大部分种子出苗后,要将温度控制在白天 20、晚上 1215。 当幼苗长出 2 片真叶时分苗,分苗应在晴天进行(夏季分苗在傍晚或阴天进行),株行距约为 1010 厘米。 栽后灌水,并将温度控制在白天 2528,晚上 1518。 缓苗后温度控制在白天 2025,晚上1315。 春季不浇水,夏天要经常浇水。 幼苗长至 8 片真叶时定植。 定植: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2、摄氏度,幼苗期白天适温 20 氏度,夜间为 10 氏度,后期温度升高要适当遮荫,育苗后期气温较高,要适当控水,防止徒长。 幼苗 3 叶期开花前,可喷洒矮壮素,每 7 天 1 次,连续 2 - 3 次,可使植株矮壮、坐果好。 ( 2 )定植在幼苗 7 真叶,第 1 穗花蕾明显时定植,分别于 9 月 1 日和 9 月 20 日两期定植。 垄距 120 厘米,每垄栽两行,行距 50 厘米,株距
2、0,大部分种子出苗后,要将温度控制在白天 20、晚上 1215。 当幼苗长出 2片真叶时分苗,分苗应在晴天进行(夏季分苗在傍晚或阴天进行),株行距约为 1010厘米。 栽后灌水,并将温度控制在白天 2528,晚上 1518。 缓苗后温度控制在白天 2025,晚上 1315。 春季不浇水,夏天要经常浇水。 幼苗长至 8片真叶时定植。 定植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通气良好、排水方便
2、植株旺长。 定植前 1炼苗。 3、整地定植。 次年 2 月底至 3 月初,选择 3 年内没有种过茄果类蔬菜、排灌方便、通风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地定植。 深沟高畦栽培,畦宽(连沟),6 米宽的大棚做 4 条畦。 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4000斤、人粪尿 1000斤、过磷酸钙 25 公斤或复合肥 30 公斤。 定植前提早扣棚,施肥整地后铺地膜,密闭升温。 每畦栽 2 行,株距
2、株旺长。 定植前 1炼苗。 3、整地定植。 次年 2 月底至 3 月初,选择 3 年内没有种过茄果类蔬菜、排灌方便、通风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地定植。 深沟高畦栽培,畦宽(连沟),6 米宽的大棚做 4 条畦。 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4000斤、人粪尿 1000斤、过磷酸钙 25 公斤或复合肥 30 公斤。 定植前提早扣棚,施肥整地后铺地膜,密闭升温。 每畦栽 2 行,株距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