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
2、 15,需播种床 4方米。 当有 50%种子顶土出苗时,应立即揭去原先覆盖的地膜和稻草,撒上一薄层湿细土,可保墒和防种子“戴帽”。 齐苗后,要通风降温,保持白天 20夜间 12移苗前秧苗一般不浇水,以防秧苗徒长和发生猝倒病。 待番茄长至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时应进行移苗。 番茄移苗以一次为好,就选择冷尾暖头天气进行。 移苗时应把大苗栽在二旁,小苗栽在中间,这样长成的苗整齐度一致。
2、中旬播种,小棚覆盖,春节前移苗于小棚或大棚内,翌年 3 月中下旬定植于露地,大棚栽培可提前。 若行高山栽培应于 4 月中旬上旬播种。 定植前准备 a施足底肥。 大棚栽培结合翻耕土地每棚用复合肥 20素125腐熟大粪作底肥。 b露地冬前充分翻耕土地,采用高畦窄垄栽培方式,施足底肥,667有机肥 5000合肥 30肥 1512m 开厢作畦,双行种植,株距 33深 2467苗 3000。
2、上,叶片上呈茶褐色斑点或云纹,在茎上为黑褐色斑块。 巨芽型顶部及叶腋长出的芽分枝或呈线形,变大畸形,多不能结果,或果呈圆锥形坚硬且小。 卷叶型:叶脉间黄化,叶片卷曲整个植株萎缩,或丛生多不能开花结果。 黄顶型:顶部叶片褪绿或黄化,叶片变小,叶面皱缩,不定枝丛生。 番茄病毒病的预防及控制:一是根据天气情况掌握放风时间及强度。 适当加大放风量,延长放风时间。 晴天上午,当棚温达 28时放风
2、虫防污染效果显著。 通过对产品农药残留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黑龙江省质量标准要求。 番茄果实套袋和不套袋相比,前者的农药残留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均明显低于后者。 3、成熟早、品质好。 番茄果实套袋可提早成熟 57 天,收获后,脱袋果实着色均匀,颜色鲜艳,光泽度明显好于不套袋果实,其口感和风味也均优于不套袋果,并且脐腐病少,裂果较轻。 据调查,20022005
2、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形成初侵染。 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进行重复侵染。 病菌发育温度 l 一 45,适宜温度 2023,相对湿度 80以上。 樱桃番茄生长期连续阴雨或田间高湿时病害发生严重。 田间管理粗放、缺肥、植株生长衰弱病害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1施足有机底肥,配合增施磷钾肥。 生长期适时追肥和浇水,避免植株脱肥早衰,增强寄主抗病能力。 2搞好田园清洁、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及落叶
2、气流进行多次重复侵染。 温度 4菌均可生长,20适宜,孢子萌发和侵入要求相对湿度 80%以上,气温 22左右,湿度 90%以上病害发生严重。 保护地温暖高湿,或遇连阴雨天,光照较弱亦有利于病害发生发展。 防治方法用 53温水浸种 30 分钟进行种子处理。 轮作,减少田间菌源。 水后增加通风,避免长时间闷棚。 及时清除下部老黄叶,以利通风透光。 选用 5%加瑞农粉尘剂 15 千克/公顷喷粉
2、X 病毒主要来源于茄科蔬菜。 蚜虫不传毒,主要通过接触摩擦传播,经微伤口侵入。 高温、干旱、强光照利于发病。 樱桃番茄生长期干旱少雨,或高温季节浇水不及时,病害发生严重。 发病后连续阴雨,病害发生严重。 土壤贫瘠、板结、黏重,植株缺肥,生长衰弱病害亦重。 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防治方法1选用优良抗病品种。 使用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处理,干燥种子可用 70干热处理 23 天。
2、、多年生杂草、十字花科蔬菜种株为病毒的主要越冬寄主,翌春越冬寄主上病毒成为田间病毒传播最初毒源。 发病后由多种蚜虫取食传播,使病害发展蔓延。 高温干旱有利于病毒增殖,也有利于蚜虫繁殖活动和传毒,因而高温干旱病害严重。 此外,管理粗放、田间地头杂草丛生、种植地块靠近老根菠菜和十字花科采种地等毒源或蚜源作物时,发病早而重。 防治方法1种植前彻底铲除田间及四周杂草
2、,继续发育并侵入寄主,刺激根部细胞增生,形成根结或肿瘤。 线虫发育至 4 龄时交尾产卵,雄虫离开寄主进入土中,不久即死亡;卵在根结里孵化发育,2 龄后离开卵壳,进入土中进行再侵染或越冬。 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病土、病苗。 土温 2530,含水量 40左右,病原线虫发育最快。 土温 10以下幼虫停止活动,55经 10 分钟死亡。 地势高燥、土壤质地疏松、盐分低的地块适宜线虫活动,有利发病
2、间保持 15左右。 进入开花期,白天控制在 25左右,夜间 14左右;坐果后适当提高温度,白天 25夜间 13左右,地温一般不低于 15。 通过合理浇水及通风换气,使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达 50土壤相对湿度 65光照:采用透光、保温性能好的无滴膜,每天揭开草帘后要清洁薄膜,以提高透光率。 整个栽培期间,应早揭晚盖草帘,尽量让植株多见光。 3、肥水管理。 定植前浇足水,从定植后至缓苗前一般不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