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
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 “ 夸克 ” 构成。 “ 2”所表示的意义写在横线上: 2Hg 2SO3 2N2 2SO42 +2 Cu 下列对氮气、一氧化二氮、三氧化二氮、五氧化二氮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都含有氮分子 B.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都相同 C.每个分子所含氮原子数都相同 D.所含元素种类都相同 Mg和 Mg2+因具有相同的________数 , 故属于同种 ________
• 写出下列反应的产物 • 小结:在发生 加成反应时,原有机物中的不饱和键发生了变化,生成了具有另一种官能团的有机物。 规律应用 A1 = B1 + A2— B2 A1 — B1 B2 δ + δ δ + δ A2 C H 3 — C C H 2C H 3+ H — C l 催 化 剂C H 3C H 3 — CC l— C H 3δ + δ 讲授新课 —— 二、取代反应 • 提问:
答案: Na: Mg: Al: 三种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较少,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易失去电子,从而表现了较强的还原性。 1.画出 Na、 Mg、 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它们的 原子结构特点,以及与金属化学性质的联系。 2.判断正误 (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号 )。 (1)金属都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且易导电,易传热 ( ) (2)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显正价 ( ) (3)钠与
过程 : 现象 :冒出气泡 ,从毕希纳的实验可以 得出什么结论。 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札尼喂食鹰的实验 1836年法国科学家施旺提取胃液实验 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中提取脲酶实验 20C80th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 RNA也有催化功能 关于酶本质的探究 酶的化学成分 酶的来源 酶的功能 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 活细胞 产生的 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的 是 有机物。
化剂和还原剂中变价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 (2)不需标明 “ 得 ” 或 “ 失 ” ,只标明电子转移数目; (3)箭头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 (4)箭头从还原剂中失电子的元素原子指向氧化剂中得电子的元素原子。 尝试应用 3.分析反应 Fe2O3+ 3CO 2Fe+ 3CO2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的元素。 =====△ 一、氧化和还原的概念
结论:所有难溶性碱如 Fe(OH) Cu(OH)2等都可以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物和水 难溶性碱 氧化物 +水 Δ 氢氧化铝的用途 :医用胃酸中和剂 Al(OH)3+3HCl==AlCl3+3H2O 问题探究:铝盐与碱溶液反应的图象 向 AlCl3溶液中滴加 NaOH溶液至过量。 现象: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逐步溶解。 图象: n(Al(OH)3) n(NaOH) 在 AlCl
现象:加热时铁粉红热,烧瓶内产生水蒸气,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 3Fe+4H2O(g)===Fe3O4+4H2↑ △ 注意:将该反应与钠与水的反应进行比较异同点,以便记忆。 思考和交流: 钠与水、铁与水的反应情况进行归纳:不同的金属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产物的不同,与哪些因素有关。 规律:金属与水的反应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金属越活泼,越容易与水反应,反应越剧烈。
反应方程式: 3Fe+4H2O( g)===Fe3O4+4H2 ↑ △ 还原剂 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思考:能否在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才能点燃导气管口的气体。 因为:开始产生的气体是排出的空气或空气与氢气的混合气体,那时点燃的会有极大的危险性。 提供水蒸汽 三、铝与水的反应。 学生实验:两支试管中都加入 2mL水,然后分别加入一片金属铝,仔细观察,记录现象。 然后再在其中一支试管加入 1
1920年,海维西 与科斯特合作,按照玻尔的建议在锆矿石中发现了铪。 1934年在制备一种磷的放射性同位素之后,进行磷在身体 内的示踪,以研究各生理过程,这项研究揭示了身体成分 的动态。 1943年,海维西任斯德哥尔摩有机化学研究所教 授。 同年,他研究同位素示踪技术,推进了对生命过程的 化学本质的理解而获得了 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 与同位素示踪法 例 CH4与 Cl2反应的产物中除
子变成阴离子后,易失去电子。 ③氧化性强的物质被还原后,还原产物还原能力弱; 还原性强的物质被氧化后,氧化产物氧化能力弱。 例如:在 Cu( NO3) 2和 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Ag+首先被还原, Ag+耗尽后, Cu2+才会被还原。 D B、 C 解析 :解答本题可根据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判断物质还原性的强弱,依据 X Y Z W2氧化能力的强弱顺序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