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除
1、着小麦品种的大量调运,麦田生物种群不断发生变化,尤其麦田除草剂的长期单一施用,造成杂草群落演替较快,原来没有的或次要的杂草演变为主要杂草或顽固性杂草,原来容易防治的杂草演变为抗性杂草。 而且目前市场上麦田除草剂品种多而杂乱,致使除草剂效果不佳或产生药害,有的还危及到下茬作物和邻近作物。 另外还存在药剂除草时期选择不当,如用药偏晚或杂草长大后再用药的现象,从而使麦田除草越来越难,因此
2、地块,在播后苗前亩用 50%乙草胺乳油 100毫升+24%乙氧氟草醚(二苯醚类除草剂)乳油 1015 毫升喷施土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沙质土、低洼地、水分足用低剂量,反之用高剂量。 同时提醒大家对药害问题的认识,大豆幼苗期遇低温、高湿、田间长期积水或药量过大,易受药害,症状为叶片皱缩,但大豆长出 3 片复叶、温度升高后可以恢复正常生长,一般对产量不构成影响。 二、草幼苗期时亩用
2、 45 片叶、有一定的绿叶面积时采用喷雾的方法进行叶面处理,使之吸收足够的药液才能死亡。 防除稻田水线杂草应在水稻移栽前或池埂上的豆类作物播种前用药。 若水稻移栽后或池埂豆类出苗后用药应采用加防护罩的喷头进行定向喷雾。 先计算出有杂草的面积,再根据不同杂草种类确定用药量。 防除水线上的稗草、牛筋草、猪殃殃等,每亩用 41农达水剂 150200 毫升;防治芦苇、水蓼、刺儿菜等,每亩用
1、杰是美国陶氏益农公司最新研制开发的水稻田除草剂,主要成分为五氟磺草胺(25 克/升油悬浮剂)。 经多年试验、示范证明,稻杰对东北水田恶性杂草稻稗的防治效果尤为突出。 抚顺地区稻田里的稗草有水稗和稻稗两种,水稗无叶耳、叶舌,稻稗虽无叶耳、叶舌,但叶与叶鞘节间有茸毛。 近几年,稻田施用常规杀稗剂后,水稗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对杀稗剂产生抗药性的稻稗明显增多,生长繁茂,成为水稻一大优势草害
2、地块,在播后苗前亩用 50%乙草胺乳油 100毫升+24%乙氧氟草醚(二苯醚类除草剂)乳油 1015 毫升喷施土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沙质土、低洼地、水分足用低剂量,反之用高剂量。 同时提醒大家对药害问题的认识,大豆幼苗期遇低温、高湿、田间长期积水或药量过大,易受药害,症状为叶片皱缩,但大豆长出 3 片复叶、温度升高后可以恢复正常生长,一般对产量不构成影响。 二、草幼苗期时亩用
草特点:广谱,一次用药对花生田的禾本科杂草如马唐、稗草、牛筋草、狗尾草,阔叶杂草如苋、马齿苋、铁苋、苘麻、蓟草、龙葵、繁缕、荠菜和小黎,以及碎米莎草和异型莎草等多种杂草全部铲除。 在播种后 3 天内,萌芽前使用高尔除草对花生安全。 长效,高尔易与土壤表层有机质结合,无残留,经翻耕整地后,不影响下茬作物生长。 使用方法:施药时间在花生播种后至萌芽前(即应在花生播种后 3 天内用药)。 3%高尔乳油
稻旱种之除杂草是水稻旱种的重要环节。 水稻旱种生育过程经历旱长、湿长和水长等不同环境条件,因而旱生、湿生、水生等多种杂草齐生并长,如果防除不及时,容易发生草荒,导致减产。 必须在各个时期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阻止杂草滋生,才能达到控制的目的。 生产实践证明,旱种水稻杂草的防除策略是以化学除草为主,人工拔除为辅;化学除草中以土壤封闭为主,茎叶处理为辅;除草剂的选择上以广谱性、混合施药为主
甲 4 氯:剂型有 13%水剂、56%可溶性粉剂。 在麦苗 4 叶期后、拔节前,杂草2期,每亩用 13%2 甲 4 氯水剂 150升加水喷雾,可以防除野芥菜、荠菜、播娘蒿、大巢菜、藜等杂草。 猪殃殃对 2 甲 4 氯的耐药性较强,单独使用 2 甲 4 氯防效较差。 麦苗 4 叶期前及拔节后不能使用 2 甲 4 氯,否则会产生药害。 喷洒时要注意防止药液飘移到邻近的油菜、蚕豆及蔬菜等阔叶作物上
1、生是砚山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栽培过程中耗工费时最多的是除草,花生地上发生危害较大的杂草有禾本科的马唐、狗尾草、千金子、香附子、蟋蟀草、旱稗等;阔叶杂草有刺儿菜、青葙子、鹅肠草、苦苣、小旋花、荠、蓼、藜、苋、豆和龙葵等。 根据花生地杂草种类多、生长期不同的特点,在花生种植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杂草选用不同的除草剂品种,适时适量的施药处理,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1、5%麦极防除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试验1 试验目的试验并评价 15%麦极可湿性粉剂防除冬小麦田越年生禾本科杂草效果。 2 试药剂和方法本试验共设 5 个处理,分别为:15%麦极可湿性粉剂 300g/5%麦极可湿性粉剂 375g/5%麦极可湿性粉剂 450g/马乳油 1800mL/白对照。 注:供试药剂 15%麦极可湿性粉剂由先正达公司提供,马乳油为德国拜耳公司生产(市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