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器
+( LPU / LR ′ )=1+( 1)= minCCV = minCU + LPU + 3ER 3EI = 1++2= 式中, ULP 是输出负载的电压峰值。 为了留有余量,取 3EI =,Vcc=12v;由此可以求出 333 EEE IRU ==7V. ② .确定 31BR 及 32BR。 为了计算 31BR 及 32BR ,首先要求出 3BU 及 3BI ,由图 可知,
要由前置放大、 音调控制、功率放大 等 部分 组成,原理框图如图 41 所示。 电路原理如图 42 所示。 话 筒 输 入V oR L前 置 放 大音 调 控 制 功 率 放 大 图 41 原理方框图 5 图 42 电路原理图 主要 元器件 的说明 1. 集成运放 TDA2030A TDA2030A 是一块性能十分优良的功率放大集成电路,其主要特点是上升速率高、瞬态互调失真小
定的音频频率,在频率方面没有失真效果,而且具有混响器的效果。 本次设计采用这种方案主要是因为:它的设计简单可靠,软硬可相互补充各自的缺点。 同时音响效果也比较好 话音放大器 电子混响器 磁带放音机 混合前值放大器 音调控制器 功率放大器 16 4 音响放大器 的设计 电源部分的设计 电源的设计 该设计中需要用到正负 16V 和正负 12V 的直流稳压电源。 一般来说直流稳压电源由电源变压器、整流
11 故负载上得到的最大输出功率为: () 2).直流电源提供的功率 PE 因为静态 时 负载上无电压,所以 两个直流电源各提供半个周期的电流,其峰值为 Iom=Uom/RL。 故每个 直流电源转换过来的 平均电流为: () 因此两个电源提供的功率为: () 输出最大功率时,电源提供的功率也最大: () 3) 效率 η 输出功率与电源提供的功率之比称为功率放大器的效率。 一般情况下效率为 ()
方案论证及比较 方案论证及比较 方案一: 系统信号主导通道由三个部分构成。 并设前置放大倍数为Au1=1,末级功率放大器放大倍数 Au3=10,中间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Au2=10(1+4Ug),其系统总电压放大倍数为 Au= Au1 Au2 Au3 =10(2+4Ug) ,于是 Uo=Ui 10(2+4Ug) 一般而言, Ui是未知的,而 Uo通过真有效值电路可以测量得到,而测得 Uo时
max ()cmn c n nI i a ( 32) ( 33) 只要知道 电流脉冲的最大值和通角即可计算出直流分量、基波分量及各次谐波分量。 各次谐波分量变化趋势是谐波次数越高,其振幅越小。 因此,在谐振放大器中只需研究直流功率及基波功率。 放大器集电极直流电源提供的直流输入功率为 0DC CC CP U I ( 34) 谐振功放集电极输出回路输出功率等于基波分量在谐振电阻上的功率为
F i l e : F : \ p r o t e i 1 99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D d b D r a w n B y:L F 3 5 7R11 0KR21 0KR37 5KR41 .5 KR51 0KD1D2C15 6P FC21 00 P FRW5 .6 K V C C+ V C CUiUoU o 1U o 0V z = 177。 3 V 图 2 波形变换电路 此电路中, 21C
备如下基本特性 :只允许所需的信号通过 ,即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放大器的增益要足够大。 放大器工作状态应稳定且产生的噪声要小。 放大器应具有一定的通频带宽度。 图 单调谐放大器电路 典型的单调谐谐振放大器原理如图,图中, RB1,RB2,RE 用以保证晶 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域,从而放大器工作于甲类, CE 是 RE 的旁路电容, C1,C2 是输入输出耦合电容, L,C 是谐振电路, R
通信系统。 应当说,频率和波长是紧密相关的,频分也即波分,但在光通信系统中,由于波分复用系统分离波长是采用光学分光元件,它不同于一般电通信中采用的滤波器,所以我们仍将两者分成两个不同的系统。 波分复用是光纤通信中的一种传输技术,它利用了一 根光纤可以同时传输多个不同波长的光载波的特点,把光纤可能应用的波长范围划分成若干个波段,每个波段作一个独立的通道传输一种预定波长的光信号。
6]相似,但实施是不同的。 两个主要组成部分,过压检测器和偏置调节,将在未来章节中讨论。 驻波比保护提出功率放大器包括一个两个阶段 AB类功率放大器的核心和输出电压控制回路。 一个系统的框图如图 1所示控制回路的电压摆幅放大器在第二阶段的产出。 如果输出摆幅在一定条件下驻波或过于高电源电压,偏置,因此 放大器的增益受限制降低,重新建立输出摆幅。 差分功率放大器需要单端转换。 除芯片以外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