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
uO+H2SO4 B、 BaCl2+H2SO4 C、 H2S+H2SO4(浓) D、 Cu+H2SO4(浓) 2 砹( At)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B、 AgAt 不溶于水 C、砹是有色固体 D、 HAt 很稳定 2 下列各组物质发生反应时,只可能得到一种生成物是 A、 Na 和 O2 B、 C 和 O2 C、 Na 和
2Si O3+ CO2↑ 与 F HF 作用 能反应且均生成 S i F4 相互转化 • [例题 1] 对于第 Ⅳ A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 正确的是 ( ) • A. SiO2和 CO2中, Si和 O、 C和 O之间都是共价键 • B. C、 Si和 G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4,次外层电子数都是 8 • C. CO2和 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 •
答案: Na: Mg: Al: 三种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较少,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易失去电子,从而表现了较强的还原性。 1.画出 Na、 Mg、 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它们的 原子结构特点,以及与金属化学性质的联系。 2.判断正误 (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号 )。 (1)金属都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且易导电,易传热 ( ) (2)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显正价 ( ) (3)钠与
2HClO == 2HCl + O2 光 思考 3:漂白粉和漂白液有哪些用途。 三、 二氧 化硫 生成: S + O2 == SO2 点燃 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 有 刺激性气味 的 有毒 易溶于水的 气体 化学性质: 水溶液有酸性 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与碱反应 还原性 SO2+O2— SO3 氧化性 SO2 + Cl2+ 2H2O=H2SO4+2HCl SO2+ 2H2S==
+次氯酸盐 +水 漂白粉的制取、成分、原理: 2Ca(OH)2 + 2Cl2 === CaCl2 + Ca(ClO)2 + 2H2O 漂白粉的成分: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CaCl2 和 Ca(ClO)2的混合物 Ca(ClO)2 Ca(ClO)2+CO2+H2O==CaCO3↓+2HClO 漂白原理: (反应原理:强酸制取弱酸) 比较: 类别 状态 粒子 漂白性 氯气 液氯 新制氯水 久置氯水
从重处罚。 要加强对地质勘探单位安全生产的现场监督检查,一旦发现事故隐患和违规违章行为,要责令整改并按照 35 号令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三)加强部门间的协作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地质勘探相关信息的通报与共享机制。 发现非法勘探、以采代探等非法违法行为的,要及时通报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二 〇 一 〇
自然界中的金属元素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 ) 提示: 错误,因为金等少数金属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2.在加热条件下,金属都易与 O2反应. ( ) 提示: 错误,因为金等金属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3. Na2O和 Na2O2都为黄色固体. ( ) 提示: 错误,因 Na2O为白色固体, Na2O2为淡黄色固体. 4.少量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或水中. ( ) 提示: 错误
后面 溶液 前面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Na、 Mg、 Al的原子结构特点: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容易失去 Na Mg Al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 观察钠的外观,记录有关现象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 现象记录 • 观察---现象-----性质 • 煤油---- 保存在煤油中 ---密度比煤油大
;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 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性 ,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风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 3 矿井人机环境系统中法规、规章等约束的监管 实际上是监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执行及落实情况。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低管夹头 高管夹头 公称直径 de 25179。 20 32179。 20 32179。 25 40179。 20 40179。 25 40179。 32 50179。 20 50179。 25 50179。 32 50179。 40 63179。 20 63179。 25 63179。 32 63179。 40 63179。 50 异径三通 异径接头 异径弯头 3 公称直径 de 7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