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
10. [ ] 11. 下列各组物质,都含有铁元素的化合物的一组是 [ ] 12. 使用滴管时的错误做法是 [ ] 13. 过滤器的制作和过滤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 14. 蒸发时的错误操作是 [ ] ,滤液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再停止加热 ,放在实验台上时,要垫石棉网 15.
水的产生 B .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升高,在下丘脑形成渴觉 C .在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伴随着水的产生 D .人体衰老细胞中自由水含量减少,代谢缓慢 解析 需氧呼吸第二阶段需要水的参与,第三阶段有水的产生;下丘脑是调节人体内水平衡的中枢,但渴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在氨基酸经脱水缩合作用生成多肽的过程中有水产生;衰老细胞最大的特点是代谢缓慢,其细胞内自由水含量相对较少。 答案
增大 ,分子力做 负功 ,分子势能 增大 . 四、 物体的内能 ② 分子势能与分子力做功关系 当 r< r0 时 ,分子间距离 减小 ,分子力做 负功 ,分子 势能增大 . r r0 EP ③ 分子势能大小与物体的 体积有关系 ( 理想气体分子势能忽略不计 为零) . 四、 物体的内能 U ① 定义 :物体中 所有分子 的动能和势能的 总和 ,叫做物体的内能 .用 U表示 . 四、 物体的内能
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 H O 共价键是怎样形成的。 H 共价键 的形成 H O 共价键: 原子间通过 共用 电子对 形成的化学键 + H H O + + 表面张力: 氢 键 杯子水高出杯口却不致溢出 什么是氢键。 怎样形成。 有何作用。 无机物 有机物 水 60 90
位置。 晶胞中微粒的计算 思考:处于晶胞顶点上、棱上、面上的离子分别被多少个晶胞共用。 二氧化碳晶体 思考问题: 二氧化碳分子处于立方体的什么位置。 一个立方体中含有多少个二氧化碳分子。 代表一个 二氧化碳分子 同一平面内二氧化碳分子的位置 思考: 距离最近的两个二氧化碳分别在什么地方。 在同一 平面上与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距离最近的
子一定是极性分子吗。 分析方法:从力的角度分析 在 ABn分子中, AB键看作 AB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根据中心原子 A所受合力是否为零来判断, F合 =0,为非极性分子(极性抵消); F合 ≠0,为极性分子(极性不抵消) 思考 C=O键是极性键,但从分子总体而言 CO2是 直线形 分子,两个C=O键是 对称 排列的,两键的极性互相抵消( F合 =0), ∴ 整个分子没有极性,电荷分布均匀,是
H2O、 H2S { { 经 验 规 律 对于 ABn型分子,若中心原子 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其所在的主族序数,则为非极性分子,否则为极性分子。 如 BF CO2等为非极性分子; NHH2O、 SO2等为极性分子。 练习: 1. 下列分子中,属于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 A. H2O B. Cl2 C. NH3 D. CCl4 ,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的一组是( ) A.
粒体 ④细胞 溶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ATP的生成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 叶绿体类囊体膜)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 粒体),叶绿体基质是光合作用碳反应的场所,碳反 应过程消耗 ATP。 C 16.( 09福州质检)若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能 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 >乙时,细胞发生渗透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种看法,布朗把观察的 对象扩大到一切物质的微小颗粒,结果发现,一切悬浮在液体中的微小颗粒,都会作无休止的不规则运动。 悬浮在液体中的花粉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的特点 • 颗粒运动是不规则的 颗粒越小运动越明显 • 颗粒为什么会动 ? • 运动的是液体分子吗 ? 做布朗运动的小颗粒虽然不是分子,但是它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布朗运动的特点 •
无规则; 永不停息; 温度越高,运动越激烈; 颗粒越小,现象越明显。 布朗运动能够在 液体 和 气体 中发生。 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区别: ( 1) 所谓扩散现象 , 指的是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 , 可以彼此进入对方中去的现象 . ( 2) 所谓布朗运动 , 指的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所作的无规则运动 . ( 3) 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直接证明;布朗运动间接证明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