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
停止胸外按压 扪及, = 60 次 /分 人工呼 吸 ( 1220 次 /分 ) 没有自主呼吸或呼吸次数不足 一个周期 C:R=30:2;按压深度 婴儿大约 4cm,儿童大约 5cm 未 扪及 或不 确定,同时判断呼吸, 10 秒 第二个循环 注:开放气道仅 1 次。 即第一个周期开放气道 婴儿、儿童 双人 基础 心肺复苏流程 (医院 2020 版 ) 识别:无反应;不呼吸 或仅仅是喘息 呼救
记录入室时间、备复苏球 胸外心脏按压 用复苏球人工呼吸 准备气管插管用物 静脉通道给药 、采血 连接除颤仪 气管插管 协助气管插管(吸痰 ) 用药 、 监护 、措施 记录 用复苏球与医生同判断 接呼吸机 胸外心脏按压 观察瞳孔,检查呼吸机参数 复苏有效 ( 参数、氧浓度 )
立即 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 简易呼吸器使用 ) : 使用 EC 手法压紧球囊面罩 , 观察病人胸廓是否抬起。 单手按压气囊到底,送气量 500~ 600ml,送气时间 1s。 2 次人工呼吸时间小于 10 秒 5 按胸外 按压:呼吸比率 30: 2, CAB 程序 操作 5 个循环后 , 再次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及 呼吸 10 秒,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的生 命支持。 如颈动脉搏动及 呼吸未恢复
三)气囊面罩正压通气 通气压力需要 2025cmH2O,少数病情严重的新生儿可用 23 次3040cmH2O,以后维持在 20 cmH2O。 通气频率 4060 次 /分(胸外按压时为 30 次 /分)。 有效的正压通气应显示心率迅速增快,以心率、胸廓起伏、呼吸音及氧饱和度来 评价。 如正压通气达不到有效通气,需检查面罩和面部之间的密闭性,是否有气道阻塞(可调整头位,清除分泌物,使新生儿的口张开
• 频率:至少 100次 /分钟 胸外按压 气道闭合 气道开放 仰头举颏法 开放气道 2020年 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症救治指南翻译版 22页 要领: 吹气同时眼睛看胸廓有无起伏 吹气量: 500600ml 吹气时间 1秒 人工呼吸 C与 B交替进行五个循环为一个周期 2020年 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症救治指南第 47页 C B 按压与人工吹气比例 30 : 2 活了
• 2020心肺指南规定 , 如果给成人患者复苏时不愿或不能行口对口呼吸 ,则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 而不能什么都不做。 • 研究表明 , 在 CPR期间 , 胸廓随按压起伏时的自动通气 , 可维持一定的通气量。 因为胸外按压时的心排出量只有正常的 25%, 因而所需的通气量也降低。 进一步生命支持( ALS) • 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 • 电除颤 • 建立静脉通道及复苏用药
压患者前额,使头部后仰,同时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及中指将下颏托起 人工呼吸( B) ● 目前,最常用、最方便的人工呼吸方法仍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或口对鼻人工呼吸 ● 口对口人工呼吸要领:一手捏紧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并屏气,用口唇严密包住患者口唇,将气体吹入患者的肺部。 吹气后,口唇离开并松开捏鼻的手指,以便患者呼气。 同时观察患者的胸部有无起伏,方便判定口对口吹气是否正确、有效 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可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种器械使用可增加负压期的回心血流,增加相继加压时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机械胸外按压器 胸内心脏挤压 适应证 胸外心脏挤压属于禁忌或完全无效,胸廓严 重畸形、张力性气胸、多发性肋骨骨折,心 包填塞、胸主动脉瘤破裂需行体外循环 方法 切口:起于第四肋间距胸骨左缘 2~ 止于左腋前线 , 频率 :60bpm 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 ,忌用手指端着力
外伤、血气胸、呼吸肌麻痹等心脏呼吸骤停的患者 • 禁用于腹外伤、膈肌破裂、腹腔脏器出血、腹主动脉瘤、腹腔巨大肿物等状况。 • 单人即可操作,省去传统CPR时一人负责按压,另一人负责人工呼吸的模式。 项目 例数( n) 复苏前 复苏中 复苏后 2h HR(次 /分) 18 0 177。 * 177。 * MAP( mmHg) 18 0 177。 * 177。 * SpO2( %) 18 177。
2比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用定量波形二氧化碳描记波监测 CPR质量和判断气管插管位置是否合适 – 如果 Petco2 10 mm Hg,试着改进 CPR质量 动脉内测压:如果舒张压< 20mmHg,试着改进 CPR质量 10 新指南主要变更内容 尽早电除颤 – 心脏骤停最初大多表现为室颤或无脉性室速,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分钟后心律可转变为心室静止 – 单纯 CPR一般不可能终止心室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