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题
= 72247。 9+ 26 24+( 70- 24) 63- 6 6 = = = = = = 三、 笔算下列各题: 320 + 210 = 560 + 110 = 250 + 220 = 370 + 120 = 840 + 160 = 770 + 240 = 480 + 230 = 330 + 390 = 450 + 470 = 390 + 25
. 2≤x≤3 10. 如图所示,下列每个图是由若干盆花组成的形如三角形的图案,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有 n 盆花,每个图案花盆总数是 S,按此推断 S 与 n 的关系式为( )。 A. S=3n B. S=3(n- 1) C. S=3n- 1 D. S=3n+ 1 二、填空题 (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20 分 ) 11.计算 :( a3) 2 = _________。 12.
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 碱块起泡,需加入( B )。 A、自来水 B、橘子汁 C、洗发水 下面属于酸性物质的是( A )。 A、西红柿 B、肥皂 C、清洁剂 ⒈物理变化:在变化中没有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 其它物质,这类变化叫物理变化。 随着物理变化,物 ⒉化学变化:在变化中生成了其 理变化中不一定存 它新物质,这类变化叫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 ⒊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0。 B. x = 1。 C. x = –1。 D. x = 1 . 3.若12)1)(2( 14 a na maa a,则 A. m = 4,n = –1。 B. m = 5,n = –1。 C. m=3 ,n = 1。 D. m = 4,n = 1。 a、 b、 c 的值增加至 3 倍,则 abcabc cbacba ))(( 333 的值增值为原来的 A
∠1+ ∠2与 ∠B+ ∠C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 2)把图①△ ABC沿 DE折叠,得到图②,填空: ∠1+ ∠2_______∠B+ ∠C(填“>”“<”“ =” ),当 ∠A= 40176。 时,∠B+ ∠C+ ∠1+ ∠2= ______ ( 3)如图③,是由图①的△ ABC沿 DE折叠得到的,如果
的解析式为 _________. ( 9)已知函数 ,当 时,有 . ( 10)已知直线 上两点 和 ,且 ,当 时, 与 的大小关系式为 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已知 与 成正比例(其中 a、 b都是常数). ( 1)试说明 y 是 x 的一次函数; ( 2)如果 时, ; 时, ,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三点 .试判断这三点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并说明理由. 四
让人感觉清凉,到正午感觉很热。 9.《两小儿辩日》 一文给 了 我们 哪些启迪。 (至少写出两条) A、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 B、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 C、观察事物要注意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 第 三 部分: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例 ,晚上在一宾馆住宿时,如果每间住 4人,那么还有 20 人住不下,如果每间住 8人,那么还有一 间 住不满也不空,问:有多少房间。 练习:( 1)把一篮苹果分给学生,若每人分 4个,则剩余 3个,若每人分 6个,则最后一个学生最多分 2个,求学生人数和苹果分别是多少。 例 A种布料 69米, B 种布料 52 米,现计划用这两种布料生产 M、 N两种
的精神。 示例 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 献。 (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相同: 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不同: 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
: “ 去 ,去 ,去 ,别来烦我 !”教师这样粗鲁地对待学生 ,就没有顾及学生的内心情感 ,更没有想学生之所想了 ,这样能与学生心心相印吗。 能换取学生的爱戴吗。 如果教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一下的话 ,那么就会体验到学生的无助。 我曾经碰到这样一个学生 ,由于这个学生经常违规乱纪 ,散漫成性 ,懒惰成习 ,惹是生非。 以往带班的老师历来不让他参加任何校内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