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
2、施:环割促花一般在 11 月中下旬至 12 月上旬进行,用刀在主干或枝上环割 1,可以促进上部枝条的养分积累,提高树液浓度。 但应注意:环割不宜过重,深度以至木质部而不伤木质。 如环割二圈的话,间距应大于 3 公分以上。 不挑皮,不用锯环割,否则不能愈合。 环割多用于青壮树,老树、弱树一般不宜环割促花,因为老弱本身趋向于生殖生长,容易成花,如果环割,伤口难于愈合。 注意天气
2、与未培土的同一高度(离地 30 厘米)的气温比较,白昼温度高,夜间温度低,温度日变化大。 3 种培土方法以干松土加塑料薄膜覆盖效果最好,例如在墩面以下 20 厘米和 30 厘米深处,日平均温度提高 干松土其次,夜间增温 日平均提高 潮湿土增温效应最差,夜间提高 日平均仅提高 培土的增温效应在不同天气条件下不同。 晴天最显著,在30 厘米深处可提高 上,在 20 厘米深处可提高
2、%萘乙酸 2000 倍液拌和黄土成糊状涂于环状剥皮伤口,诱发不定根。 包扎时先将薄膜围绕环状剥皮处下方 4 厘米处,用塑料带将薄膜下端捆定在树枝上,然后将培养土捏成 1 公斤重的土团,包于整个切口(上至上环割线 3 厘米),再用薄膜盖住土圃,用手把薄膜与土团捏挤,包成长 10 厘米的橄榄形的土球,然后紧靠土球上端扎紧薄膜,薄膜接头必须重叠,防止土团水分蒸发。 压条后 1520 天进行检查
2、白色,中、后胸有橙黄色斑,侧下刺疣橙黄色。 腹部第一至第八节背中线橙黄色。 蛹体长 5毫米,灰黑色,背中线白色;前胸背板后缘中央有两个黑斑,有的黑斑外侧有个黑斑;腹端有末龄幼虫蜕皮壳。 发生规律每年发生 6成虫在落叶、树洞、土表及草丛基部越冬。 成虫羽化后两小时出现斑点,3后开始交尾,有多次交尾习性,但 1次交尾后可终生产受精卵。 产卵前期为 7头雌虫一生中的产卵量可达 1000粒以上
2、47 片叶摘心、短截,这些经处理的夏梢萌发后即抹芽,一直到 8 月 20 日左右放梢。 结果,流胶枝只占 2%左右(对照流胶枝达 30%左右)。 1989 年结果相同。 1990 年提前到 8月 10 日放梢,流胶枝只占 1%左右。 通过几年试验还看出,实行常规夏剪一条春梢只能抽发 24 条秋梢,另有许多枝条因流胶发不出秋梢;而采用新法者,一条春梢摘心短截后能抽 23 条夏梢,一条夏梢又能抽
2、应以有机肥为主,每株成年桔树施腐熟牛猪栏粪 100、腐熟草皮土 100,饼肥 3 斤、磷肥 4 斤、钾肥 3 斤、石灰 3,也可在施用作物藁杆、垃圾、塘泥等有机肥的同时,株施熟豆 3 斤、枯饼 3 斤、磷肥 3 斤、尿素 1 斤、石灰 3。 施肥方式主要是:(1)沿树冠外挖弧状或环状深沟,沟深达 50 厘米左右,沟宽视肥料多少而定,将挖断的根切齐。 挖沟时表层和底土要分开堆放,并把牛猪栏粪
2、。 在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许多朱红色而带粘性的小液点,在干燥条件下,则在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粒点,散生或呈轮纹状排列。 这是该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病叶脱落较慢。 枝梢受害后也有两种症状,一种是由梢顶向下枯死。 多发生在受过伤的枝梢。 初期病部褐色,以后逐渐扩展,终致病梢枯死。 枯死部位呈灰白色,病、健部组织分界明显,病部上有许多黑色小粒点。 另一种是发生在枝梢中部
2、湿条件下有流胶现象发生。 导致病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导管被阻塞,输导系统被破坏。 若病菌侵染果实,当果实采摘后,特别在贮藏运输过程中,往往发生蒂腐病。 初时在环绕果蒂部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后逐渐变为深褐色,病部逐渐向脐部扩展,边缘呈波纹状,由于病果内部腐烂较快,先是果心腐烂,最后可使全果腐烂,故有“穿心烂”之称。 病部果皮较坚韧,有革质柔韧感。 若病原菌侵染新叶、嫩梢和幼果时
2、,使土壤疏松通气,温度上升,促进根系活动,恢复生机,达到养根保叶的目的;冻后特别是遭干冻的桔园,根和树体更需补充水分,可在晴天灌水还阳、可减轻柑桔受冻程度。 施肥促发柑桔受冻后,树体功能显著减弱,对冻后树冠损害严重的,必须尽早施肥,促发多而壮的新梢,促进树势恢复;追肥要以速效氮肥为主,以水带肥,勤施薄施;结合中耕松土,每株施腐熟人粪尿 1025 千克,或尿素 0515 千克;还可根据冻害程度
2、抹芽放梢。 抽生早而健壮的秋梢,是夺取桔树来年持续优质高产的重要基础。 自 7 月中、下旬开始,每隔 23 天抹除一次零星秋梢,直到 8 月上旬的潜叶蛾危害低蜂期(秋梢基部叶片被危害,中上部叶片无虫害时,是潜叶蛾危害低峰期),统一放早秋梢,即秋梢留 2030 厘米长摘心,并及时抹除晚秋梢。 这样既培育了健壮的早秋梢,又避免或减轻了潜叶蛾的危害。 四、病虫防治。 在秋梢长到 23 厘米时,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