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果、果品质量,直接影响果树生产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笔者对高州市种植区内的橄榄病虫害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进行较会面调查。 调查发现常年发生危害较重的主要病虫害有叶斑病、炭疽病、橄榄星室木虱、黑刺粉虱、恶性叶甲、橄榄枯叶蛾、橄榄野螟等。 因此,必须及时科学防治上述橄榄病虫害,尤其要做好冬季清园工作,这是关系到橄榄生产健康发展的关键。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榄是我国华南特有果树,果实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其鲜果及各种加工制品广受人们喜爱,但是榄果皮薄,采后极易失水皱缩,怕干燥,又忌高温高湿。 如果采后直接露置于空气中,56 天后大部分果实就会发黑,20 天后烂果率约为 25%。 因此,橄榄采后及时采取适当的保鲜加工措施,有利于减少损失,增加效益。 一、采收橄榄的采收期因地区、品种和用途而不同。 供加工凉果、蜜饯的可在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于不结果或结果少,果粒细小,果穗长散,大小年严重的植株,都应列为处理对象。 嫁接技术:截干前 10 天左右,应施一次“术前肥”,即以氮、磷、钾为主的复合肥,每株控制在 斤。 截干在 37 月进行,主干截舌断面应及时保护,防止病菌侵染,可用薄膜包扎,或用白乳胶加 1%硫酸铜涂抹。 截干处理 20 天左右,主干下不定芽开始膨大抽发,此时不要急于除萌,应待芽条抽发 20上时,留截面下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榄矮化密植早结丰产栽培技术主要通过全理密植、低位嫁接、适当修剪增加分枝级数,并配合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等技术措施,以缩短投产年限,达到 3年挂果,5 年收回前期投资的成果,比常规种植的橄榄提前 3进入结果期。 本技术的开发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下面简述这一技术要点:一、建设高标准榄园选择旱坡地或山地栽培,山地栽培时选山腰以下逐级筑成水平梯田,每一梯级栽 1。 按株行距 44
2、沟施下,施后覆土。 剪于采果后进行,主要是剪除弱枝、内向枝、阴枝、直立枝和病虫枝,疏剪密枝、重叠枝,短截徒长枝。 疏芽在新梢长至 6 厘米时进行,每条采果枝上选留 2 条健壮、角度好的新梢。 修剪后要及时保护伤口,涂抹油脂的“愈伤防腐膜”,保护伤口健康愈合。 梢抽发的过程中,常遭到炭疽病和流胶病、橄榄星室木虱、橄榄叶蝉等的危害,要加强防治,保护新梢,一般每次梢要喷药两次。 二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持适当稳定的湿、温度是贮藏的关键。 橄榄采后用木桶或竹箩,内垫麻布,次铺竹叶,然后装进榄果,装满后再依次盖上竹叶,麻布,最后盖上箩扎牢,贮藏时可以用陶瓷缸在底部铺上青竹叶或鲜榄叶,后装入榄果,至装满时在果面上铺上青竹叶或山蕉叶,密盖之。 每隔 710 天检查一次,剔除烂果,好果继续贮藏。 若对橄榄进行单果包装处理,贮藏 5 个月后,其果皮形状基本不变白颜色略变黄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榄又名青果,是橄榄科常绿乔木。 树高 10 至 20 米,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揉之有香气,枝皮内有芳香胶粘性树脂。 夏初开花,复总状花序,白色。 核果卵圆或纺锤形,绿色,成熟时淡黄色。 橄榄原产于我国华南,栽培以两广、福建较多,浙江南部和四川次之。 橄榄果实可食用,也可作中药材,用于清肺利咽药,主治咽喉肿痛。 在南方,橄榄树还是很好的防风树和行道树。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园址选择橄榄属于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忌冻喜暖,适宜于年平均气温 20左右,而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不低于 2,在海拔高度 200 米以下,坡度 25 度以内的地域种植。 橄榄对于土壤和水分要求不严格,凡是红黄土壤的山坡地和江河沿岸的冲积地均可种植,以土层较为深厚,土质肥沃的沙质土壤栽植更为理想。 二、种植准备由于橄榄主根发达入土深,侧根分布广,必须进行挖大穴施大肥。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复树冠,复壮树势适时适量疏枝:由于地上部生长枝的衰退,加速根系衰败,养分吸收能力减弱,未能满足地上部枝条生长的需求,导致树冠扩张迟缓。 因此,应对过密的分枝、侧枝、弱枝、下垂枝进行疏剪,保留分布合理、长势均衡的枝条,末端主枝仅留 12 条生长枝,粗壮的枝条可留 3 条。 疏枝应在放梢前进行,弱树宜早疏,旺树可适当迟疏。 回缩修剪,更新树冠:衰退树部分枝梢末端枯死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址选择橄榄属于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忌冻喜暖,适宜于年平均气温 20左右,而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不低于 2,在海拔高度 200 米以下,坡度 25 度以内的地域种植。 橄榄对于土壤和水分要求不严格,凡是红黄土壤的山坡地和江河沿岸的冲积地均可种植,以土层较为深厚,土质肥沃的沙质土壤栽植更为理想。 二、种植准备由于橄榄主根发达入土深,侧根分布广,必须进行挖大穴施大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