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风
小麦干热风害
2、间 32以上天气持续 5 天,则发生干热风害。 病因在小麦灌浆至成熟阶段,遇有高温、干旱和强风力是发生干热风害的主要原因。 在此阶段,遇有 25 天的气温高于 32,相对湿度低于 30%,风速每秒大于 23m 的天气时,小麦蒸发量大,体内水分失衡,籽粒灌浆受抑或不能灌浆,造成小麦提早枯熟。 如淮北冬麦区小麦在正常情况下,上下午各具 1 次开花高峰。 受干热风影响后,上午开花量减至 下午占
小麦干热风的危害与防御
2、般发生于乳熟后期,即小麦成熟前 10 天左右。 其主要特征是雨后出现高温低湿天气,即在高温的时段里,先有一次降水过程,雨后猛晴,气温骤升,空气湿度剧降,造成小麦茎叶青枯死亡。 这类干热风发生区域虽不及高温低湿型广泛,但所造成的危害却比前者更加严重。 特点是风速大,与一定的高温低湿相结合,对小麦的危害除了与高温低湿型相同外,大风还加强了大气的干燥程度,促进了农田蒸发,致使麦叶卷缩,叶片撕裂。
预防小麦干热风七方
1、麦干热风是农业灾害性天气之一,它能使小麦青枯、炸芒、逼熟,从而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加强小麦后期管理,适时采取相应措施,才能预防干热风的危害。 浆水一般在小麦灌浆初期(麦收前 23 星期左右)浇。 如小麦生长前期天气干旱少雨,则应早浇灌浆水。 高肥水麦田,浇麦黄水易引起减产。 所以,对这类麦田只要在小麦灌浆期没下透雨,就应在小雨后把水浇足,以免再浇麦黄水。 对保水力差的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