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事迹
不思。 一想到丈夫是公婆的独子,公婆应该比她更悲痛,她便尽量在公婆面前坚强,陪他们谈心,晚上,又给他们讲一些趣闻,渐渐地,公婆走出了阴影,慢慢地开朗起来,而她自己总是在夜声人静的时候悄悄落泪。 悉心照料公婆和年幼的儿子,一日三餐,都是热汤热水地伺候,生活虽然艰难,她还是尽最大努力,把生活调剂得好一些,让公婆吃好。 每次大姑小姑回家带来好吃的,她 从不自己藏一点,都是给公婆留着,给儿子留着。
了一个又一个静谧的夜晚,忙碌的周末。 通过自学,她取得了大专学历。 在业务上,她刻苦钻研,不断总结,学习经验,与时俱进。 她那充实的背包,厚厚的教案,那集装了近四十年的教学心得,就是她教学生涯的硕果,也是孩子们成长的见证。 在青畈小学任教二十多年,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经过长期的总结摸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她采用的 “ 盯 ” 、 “ 褒 ” 、 “ 导 ” 方法,对后进生的转化,效 果显著
, **最为享受的却是成为老人们的女儿。 照顾好孤寡无依的 “ 父母们 ” ,是她最深的牵挂。 十多年前,镇敬老院刚刚成立,第一次来到这里的她彻底傻了眼。 煤无一锹、柴 无一捆,有的只是 500 平米的一栋平方,设施十分简陋,老人们的生活条件也相当有限,生活保证和营养情况不容乐观。 看着这一群老人,她鼻子发酸,也愈发清楚自己的责任重大。 对于农村老年人而言,或许一下子无法适应大家庭式的生活。
儿时的形象记忆记得东西非常牢固。 在孩子三岁时就能写一手漂亮的字了。 生活当中遇到困难, **让孩子自己想方法解决,从不一味地代替孩子去做,如:到桌子上拿东西够不着怎么办 ?(搬凳子 )来了客人怎么办 ?(请坐、倒水、拿糖果吃 )有好东西时先让谁吃 ?(长辈 )。 为了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四岁时就让她拿钱去买馒头吃,到卖铺 打酱油、醋,告诉她们出门后靠路边走,不要让车子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