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
2、为度。 旧窖洞应先挖去表土(以见新土为度)。 如果窖内干燥,可泼些清水。 及时入窖:收获后晒 2,晒干表皮,剥去泥土。 剔除断伤、带病、受冻、受涝、有虫孔和伤皮严重的薯块。 用 50%多菌灵胶悬剂 400 倍液浸泡 10 分钟,晾干后入窖。 堆放高度以离洞顶 60 厘米为宜,以保证窖内氧气能维持薯块正常生理活动。 窖内管理:入窖初期气温高,甘薯呼吸旺盛,放出二氧化碳并产生热量,使窖内温度升高
1、、查苗、补苗:栽后 57 天检查薯秧成活情况,缺苗部位及时补栽壮苗。 2、追肥:春薯栽后 3040 天甩蔓后封垄前、夏薯栽后 2025 天在垄侧下方开穴追肥,每亩(N:P:K=10:7:8)复合肥 30 公斤,结合追肥垄间松土、中耕除草。 3、抗旱、防涝:春薯在 6 月中旬麦收期前后正是封垄期,容易干旱,如果中上部叶片发现萎蔫,应该及时浇水抗旱。 浇水的方法是隔行顺沟灌水或喷灌,每亩用水
湘菜薯 1 号 湘菜薯 1 号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选育成的茎尖菜用甘薯新品种,其茎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 2 和维生素 C 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并且具有防癌、抑癌之功效,是一种新型的保健蔬菜,是高档酒店、宾馆上佳特色菜肴,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该品种叶形,深复缺刻(鸡爪型),顶叶浅绿,叶片绿色,叶片中等大小,叶脉绿带紫色,茎绿色,柄基紫色,薯块纺锤形,皮红色
2、 1 号三个甘薯新品种,填补了陕西省优质专用、彩色保健甘薯品种的空白,实现了育种材料、育种技术的重大创新,开创了陕西甘薯杂交育种的新局面。 该项目广泛征集国内外优质专用甘薯种质 130 份,丰富了甘薯基础品种资源类型,拓宽了甘薯亲本的血缘,为甘薯杂交育种跨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项目成功应用了“重复嫁接蒙导开花技术”,节省了投入,提高了选育效率。 项目在国内首创了多级、快速、高效育苗技术
后 7中耕,亩用人畜粪水 20对碳铵 10斤或尿素 5 公斤(最好用 40%高效复合肥 7斤)灌塘;同时,亩用草木灰 100斤混合过磷酸钙 25斤施于塘间,不要施在塘内(底肥用了高效复合肥的只用人畜粪水提苗);藤叶封垄时,亩用 硫酸锌 斤或复合锌肥 斤对水 50 公斤叶面喷雾;10 月上旬,亩用磷酸二氢钾 100 克、尿素 150 克,对水 50 公斤叶面喷雾 2。 二是掐尖繁枝。
1、甘薯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粗纤维、脂肪及多种维生素。 甘薯提取淀粉后的下脚料甘薯渣生产柠檬酸钙,投资少、设备简单,曲渣又是很好的猪饲料,可一举多得。 曲用的薯渣可用湿渣或干渣。 湿渣含水量 70%;干渣要求无霉变,洒水破碎成粒径 24粗料和 2下的细料。 黑曲霉菌在发酵时需适量氮源,以米糠最好,麸皮次之。 用井水、河水、自来水皆可。 檬酸生产用黑曲霉的孢子,从斜面到一级种
1、苗是甘薯生产的重要环节,不同的育苗方式关系到出苗数量、质量和供苗时间,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耕作制度、育苗条件和技术水平选择不同的育苗方式。 甘薯育苗方式主要有加温育苗、塑料薄膜覆盖育苗和露地育苗等。 塑料薄膜覆盖育苗是江苏等地常用的育苗方式,利用塑料薄膜吸收、保存太阳热能来提高床温和膜内温度。 这种育苗方式设备简单、投资少、效果好。 多年的实践证明,塑料薄膜覆盖育苗月上旬排种,只要加强管理
、甘薯贮藏要求的条件甘薯贮藏要求的适宜温度是 1015,中后期以 1113为宜。 1 月份因气温低,甘薯容易遭受冷害,受冻甘薯到 2 月份会在薯堆表面或洞口处烂一层,重者全窖腐烂。 窖内空气相对湿度以保持在 85%90%为宜,湿度过小薯块失水多,会出现皱缩、干尾现象,湿度过大产生冷凝水,薯块会受到湿害。 甘薯在贮藏期间一直不间断地进行呼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气供应不足,呼吸会逐渐减弱。
1、薯收刨时要做到“三轻”、“五防”。 “三轻”即:轻刨、轻运、轻入窖。 “五防”即:防霜冻、防雨淋、防过夜、防碰伤、防病害。 甘薯含水量高达 70%以上,皮薄、重量大,而贮藏期的病害又大部分是薯皮碰伤所引起的,所以收刨甘薯时防碰伤就成了保证甘薯贮藏的先决条件。 因此,要轻刨,不要碰伤薯皮。 运输时车上先垫草或用筐装车,有条件者最好装入筐中直接入窖,减少装卸碰伤。 卸车要轻放,用筐入窖。
时收获甘薯收获过早,产量较低;收获过晚,易遭受冻,影响贮藏。 所以,一般最好在气温 18左右时开始收获,气温在 10以上时(即枯霜期前)收获完毕。 一般先收切干用的春瓜地,再收作种用的夏甘薯。 精选瓜块在收获选留好甘薯品种时,一定要精心刨割,避免外伤。 为了多出苗、出壮苗和降低成本,应选块根 150 至 200 克的瓜块作种。 所选的瓜块要无病、无涝害,还要具有本品种的典型特性。 收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