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
壤特征和植株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生长情况采取适宜的施肥方法。 提要如下:基肥基肥是甘薯施肥的主要措施。 基肥应以优质的有机肥料为主。 砂土地,通透性好,昼夜温差大,保水保肥能力差,宜用半腐熟的有机肥做基肥;粘土地宜施腐熟的有机肥料。 化肥中部分氮肥和全部磷、钾肥也可随基肥同时施入。 追肥如果基肥施氮量不足,则应分期追肥,而以中期为主。 具体追肥时期应灵活掌握。 如栽秧时土壤干旱,气温偏低,薯苗细弱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薯对温度要求比水稻、玉米等种子作物要高 5氏度。 气温达到15 摄氏度以上时才能开始生长,18 摄氏度以虫可以正常生长,在 18氏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发根生长的速度也越快,赶过 35 摄氏度的高温对生长不利。 块根形成与肥大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是 20氏度,其中以 22氏度最适宜。 低温对甘薯生长极有害,较长时期在 10 摄氏度以下时,茎叶会自然枯死。 一经霜冻很快死亡。
1、薯疮痂病,又称甘薯缩芽病,俗称“麻风病”、“硬秆病”等。 病害诊断:主要为害嫩梢、叶片、茎蔓,也可为害薯块。 叶片多嫩叶发病,多是叶背粗,细叶脉初时出现棕红色稍透明的小斑点,后病斑逐渐扩大,病斑表面组织木栓化,粗糙,突起,状如疮痂,呈灰白色至黄白色。 受害叶脉弯曲,叶片皱缩、卷曲。 茎蔓和叶柄发病,形成圆形或长圆形疮痂状病斑,严重时连合成大疤。 病茎蔓皮层粗糙,木栓化,失去柔性
1、、需肥特点:甘薯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量,以钾最多、氮次之、磷又次之。 甘薯喜钾,增施钾肥对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作用。 甘薯苗期吸收养分少,从分枝结薯期到茎叶旺盛生长期,吸收养分速度加快,吸收数量增多,接近后期逐渐减少,至薯块迅速膨大期,氮磷的吸收量下降,而钾的吸收量保持较高水平。 缺氮,老叶首先呈现缺绿,叶片数、分枝数减少,叶片缩小,节间缩短,叶片容易发黄早衰,严重影响产量。 缺磷
1、薯的插植方法甘薯的种植方法有直插、斜插、水平插、钓钩插、船底插、改良水平插等。 栽插方法对薯苗发根成活、薯块形成与膨大均有直接影响,主要原因是薯畦内不同土层的温、湿、气等条件不同,一般是离表土深 810 厘米的地方最适宜结薯,在这个范围内,土壤的温度、空气和水分比较协调,日夜温差大,对块根的形成和膨大有利。 因此,在保证成活的前提下,要尽量浅栽,使薯苗入土各节都处在土质疏松、通气性好
薯斑点病,也称叶斑病或叶点病。 病原菌学名主作物甘薯。 病害诊断主要为害叶片。 叶片上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初时红褐色,后变成灰白色至灰色。 病斑边缘稍隆起,斑面上散生许多小黑点。 发病严重时,叶片布满病斑或病斑连片,致使叶片局部或整个叶片干枯。 致病菌为甘薯叶点霉。 病菌分生孢子器近球形,内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卵圆形或椭圆形,单胞,无色。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1、择适宜地块增施肥料。 最好选择肥沃平整能灌溉的壤土栽植甘薯。 覆膜的地块要加深耕层,秋翻地深约 25 厘米,每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 2500 公斤以上,耕翻时 2/3 农肥撒施,1/3 起垄时沟施,同时亩施入硫酸钾复合肥(N、2O 含量各 15%)20 公斤、硫酸钾 10 公斤。 二、起垄规格与覆膜技术。 在 5 月 1 日前后按 50 厘米宽垄距起垄,要摊平垄面,以免坷垃破膜,最好雨后扣膜
1、282(甘薯) 福薯 3282系福建省农科院耕作轮作研究所于 1990年采用甘薯品种计划集团(薯 750个品种组成)杂交,从 征特性该品种株型为短蔓半直立,分枝 812 条,茎粗 片深缺刻,茎、叶均为绿色单株结薯 23 个,结薯集中,薯块下膨纺锤形,薯形美观,薯皮粉红色,薯肉黄色,食昧香甜,适口性好,福建省甘薯区试评定品质与对照种新种花相似。 烘干率 出粉率 可溶性糖分含量 每百克鲜薯维生素
2、于 10%食盐溶液中煮 3040 分钟两次,完成后置于清水中漂洗至无咸味,沥干。 薯块放在蒸锅内隔水蒸煮,蒸透为止。 打浆机分别将桔瓣、桔皮、熟薯块打成均匀、细腻的浆体,熟薯块打浆时应加入适量净化水或凉开水。 白砂糖、柠檬酸、山梨酸钾以适量水溶解,并搅拌均匀,与上述各种原料浆体一起加入搅拌缸中,充分搅拌使原料混合均匀。 混合料浇入刷好食用油的模具中,料液厚度为 米,略振动模具,使液面平整。
2、色,防止褐变。 2、桔皮脱苦:将柑桔皮置于 10%食盐溶液中煮 3040 分钟两次,完成后置于清水中漂洗至无咸味,沥干。 3、薯块蒸煮:将薯块放在蒸锅内隔水蒸煮,蒸透为止。 4、打浆:用打浆机分别将桔瓣、桔皮、熟薯块打成均匀、细腻的浆体,熟薯块打浆时应加入适量净化水或凉开水。 5、调配:将白砂糖、柠檬酸、山梨酸钾以适量水溶解,并搅拌均匀,与上述各种原料浆体一起加入搅拌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