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
03 甘薯品种 一、来源和类型该品种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重庆甘薯研究中心以宁 薯 1 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属长蔓型品种。 二、试验结果和适应范围 19971998 年连续两年参加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斤,比对照徐薯 18 增产 两年平均亩产薯干 斤,比对照增产 鲜薯、薯干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1998 年参加省甘薯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薯 斤、薯干 斤,分别比对照增产29%
薯是一种喜钾作物,有关资料表明:1000 千克鲜薯中含有氧化钾 克,纯氮 克,五氧化二磷 克,三者的比例为 321。 钾能延长叶龄,促进光合产物向薯块运转,降低叶片中光合产物浓度,提高叶片光合能力;钾能促进薯块形成层活动,增加细胞数,加速薯块膨大;钾能改善薯块品质,提高抗病、抗旱能力,增强耐贮性;在茎叶生长较旺情况下,钾肥能抑制地下部生长而促进薯块膨大。 叶片中钾含量低于 即表现缺钾症。
1、择新鲜或冬储甘薯(红薯、地瓜),要求无虫蛀、无霉烂、无芽,洗净后放入双层锅内蒸熟至无硬心。 取出立即去皮,投入 檬酸液中护色,放入锅内继续蒸烂,加适量水捣碎成泥。 山楂泥:选果时剔去病果、烂果、生虫果。 将果放入水中浸泡 25 分钟,清洗23 次。 压榨后放入锅内煮沸 23 分钟,冷却后去核,打浆,备用。 大枣泥:选果时剔除病、烂、虫果,在 3040水中清洗 23 次。 按枣与水14
2、干燥,可泼些清水。 及时入窖:收获后晒 2,晒干表皮,剥去泥土。 剔除断伤、带病、受冻、受涝、有虫孔和伤皮严重的薯块。 用 50%多菌灵胶悬剂 400 倍液浸泡 10 分钟,晾干后入窖。 堆放高度以离洞顶 60 厘米为宜,以保证窖内氧气能维持薯块正常生理活动。 窖内管理:入窖初期气温高,甘薯呼吸旺盛,放出二氧化碳并产生热量,使窖内温度升高。 此时如通风不良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薯贮藏中易发生的问题甘薯在贮藏期间易发生冷害、发芽和腐烂。 甘薯性喜温怕寒冷潮湿,贮藏适温1014,相对湿度 80左右。 低于 10易发生冷害,表皮出现凹陷斑块,导致腐烂。 甘薯无生理休眠期,贮藏期间如果温度较高(1520),相对湿度85以上,通风不好,会随时发芽。 发芽消耗内部营养,导致不能食用。 甘薯表皮薄,收获时易受破伤,受伤的薯块,易受病菌侵染,贮藏时破伤染菌的薯块
子花薯别名花薯,是我国台湾地区利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育的脱毒苗新品种。 它生食味甜,熟食最佳,果薯蒸熟后,稍稍抖动,全薯慢慢裂开,银白色的薯丝层层向四周分离,形成完整的红薯花,因此得名原子花薯。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蔓半直立型,单株分枝 5,叶片深腹缺刻,心脏形,顶尖 2为半紫色,叶脉紫色,叶柄绿色,蔓长 ,绿色,粗壮,有茸毛。 结薯性好,单株结薯 2,结薯大小均匀,薯块纺锤形,单薯重 300。
1、、品种与育苗:甘薯的品种应根据出口的种类来选择,用于加工粉条、粉丝产品,应选择高淀粉甘薯品种,用于烘烤食用的品种可选用美国黑薯和日本川山紫、高系 14等。 薯苗质量与产量关系很大,苗壮,则薯苗插后快长、早发根、结薯早、抗逆性强;而老蔓、弱苗则迟发、茎叶生长慢、抗逆性差。 2、深耕施肥:一般每亩施优质土杂肥 4000公斤,碳铵 40公斤,过磷酸钙 60公斤,硫酸钾 20公斤。 深耕
1、、土壤条件适合甘薯生长的土壤以砂性、疏松透气、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或无甘薯病害的生茬、坡地为好。 二、品种选择我县甘薯主要作以熟食。 薯农多选用薯肉为黄色或橙红、表面光滑、薯形美观、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较高的品种。 三、配方施肥甘薯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在瘠薄的土壤上也能获得一定的产量。 甘薯需肥性很强,生产 1000 千克薯块,需吸收氮素 45 千克,五氧化二磷 34 千克,氧化钾 78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量减少,昼夜温差大,甘薯的生长中心由地上部分茎叶生长转向薯块膨大,一直到收获,属于薯块膨大期。 这一阶段薯块增重占全重的 60%70%,是甘薯高产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切实加强此期的栽培管理。 一、追施裂缝肥一般处暑至白露这段时间土表开始出现裂缝,此时部分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减弱,为了保持养分的合理供应,并防止叶片早衰,应追施裂缝肥。 每亩用尿素 4 公斤加硫酸钾 5
1、生产实践证明,甘薯配方施肥增产效果明显。 具体措施如下:一、追肥方法1、基肥:施用氮、磷、钾比例一般以 1 为宜。 亩产 25003000 公斤的中产薯田,亩约施纯氮 5斤,磷 0 公斤,钾 1015 公斤。 基肥应占施肥总量的 7080%,基肥一般亩施堆渣肥 15002000 公斤, 公斤(或碳铵 2 公斤),磷肥 1015 公斤,草木灰 5075 公斤(或氯化钾 0 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