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蔗的产量与其植株形状密切相关,粗壮、高大、上下茎均匀的甘蔗相对高产,但目前生产上大多数出现下部茎粗、上部茎逐渐变细的“老鼠尾”现象。 经分析,主要原因是甘蔗生长后期肥水供应不足所致。 甘蔗培土追肥和用药,对甘蔗的产量影响至关重要。 培土能疏松土壤,有利甘蔗长出健康发达的根系。 甘蔗拔节是甘蔗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最需要养分的时期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壤肥力高 病虫危害少 消除有毒物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甘蔗栽培培土次数多,所以水田种蔗有利于水稻土的风化,改良土壤的通气性,促进土壤中好气的有益微生物活动,因而种蔗后改种水稻,实行水旱轮作,有利于水稻生长而获得增产。 在早地种蔗2 年后,由于每年对甘蔗进行几次培土和对宿根蔗的开垄松土,土壤较疏松,加上挖蔗头后土中留存大量根系,使土壤不易板结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蔗生长期长,生物产量高,是需肥量比较大的经济作物,据研究,每吨原料甘蔗需从土壤中吸取养分是:氮(N) 千克,磷(克,氧化钾(克,氧化钙(克。 甘蔗的需肥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吸肥量大甘蔗生长期长,产量高,消耗养分较其他作物多。 研究表明,生长期 1011 个月的春植蔗,亩产 5 吨原料蔗的地上部吸氮(N)克、磷(克、钾(克。 头少、中间多”。 在幼苗阶段,需肥急切而吸收量较少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糖料蔗主要病、虫、鼠草害及霜冻害的防治一、甘蔗病害我国至今已发生的甘蔗病害约 50 多种,大陆蔗区发生的不到 50 种。 广西的甘蔗病害约 30 多种,对某一个蔗区而言,发生的甘蔗病害种类就更少些。 至今广西发生的甘蔗病害,对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的有:凤梨病、黑穗病、宿根矮化病和线虫病。 发生较普遍,对生产有一定影响的有:赤腐病、黄斑病、褐条病、花叶病、梢腐病。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米、甘蔗等植物制品能够真正大规模地替代石油产品吗。 被人们深恶痛绝的地沟油能否转化成工业油料呢。 这两天,首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正在南京召开,新兴的工业生物技术成为与会的千余名院士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生物技术的理解,可能更倾向于已经广泛运用的转基因农作物、生物医药,或者利用生物技术可以研发新型食品添加剂、保鲜剂,发展功能食品。 但在国外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蔗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有效地提高甘蔗产量,提早上市时间,提高经济效益。 地膜蔗主要是通过盖膜,使下种后土壤增温保湿等多功能效应,促进甘蔗芽、根的萌发与生长,提早出全苗、匀苗、壮苗,植株根深叶茂,延长有效生长期,实现高产,提早成熟,增加蔗茎糖分。 采用中迟熟高产高糖品种进行盖膜栽培,更能发挥其种性作用,实现高产稳产,提早成熟和增加蔗糖分。 冬季、早春砍留的宿根蔗,往往由于低温
2、枯黄或早衰,应早施重施。 二、高培土防倒伏在甘蔗伸长期间,应结合施肥进行高培土。 培土不但可以保肥,提高肥效,而且可以促进甘蔗根系发达,防止倒伏。 具体做法是:通过多次薄培土,达到高培土,每次培土仅覆盖蔗头一节,使蔗头节节发根,利于甘蔗生长。 在高培土中还要注意边行管理,如对边行加肥、培土,防止人畜践踏,以克服消边现象。 三、剥老叶防病虫甘蔗田间通透是甘蔗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甘蔗进入生长后期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何提高甘蔗的糖分,其重要的措施首先是合理进行营养配搭,根据多项实践数据反映。 甘蔗需要氮、磷、钾的比例约为:4:1:2。 为保证甘蔗在整个生长期中有足够的营养,能持续地向植株提供养分,应重视基肥中有机肥的施入,一般宜亩施禽畜粪便约 2000 公斤。 为减少磷肥易被土壤固定影响肥效,应将过磷酸钙约 30 公斤与有机肥拌匀一起进行腐熟。 由于钾肥施于土壤后,多为土壤胶体所吸收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6蔗)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糖 2002005作物种类:甘蔗品种名称:粤糖 86本:台糖 160;父本:粤糖 71州甘蔗糖业研究所特征特性:该品种蔗茎圆筒形,幼嫩部分紫红色,蜡粉较厚,无水裂;芽呈卵园形,顶端不过生长带,无芽沟。 叶鞘青绿而略带紫红色,鞘背毛群少,内叶耳短钩形,无外叶耳。 中熟,中大茎实心,蔗茎均匀,萌芽、分蘖好,前期生长较慢,拔节后生长快。 粗生耐旱
2、原料蔗茎长,茎数中等,易脱叶,甘蔗基部粗大,不易倒伏及抽穗开花,内容充实。 宿根性强,耐旱力强。 抗露菌病、黑穗病、叶枯病、叶烧病及黄褐锈病,中抗花叶病,对甘蔗绵蚜的反应为中等。 对梢腐病、蓟马的抗性较差。 产量表现:1999、2000 年广西甘蔗新宿区试,平均亩产蔗量和亩含糖量达 6897公斤和 斤,比桂 11 分别增产 糖 平均甘蔗蔗糖分 比桂 11 高 百分点。 1999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