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
④ 跟水反应 Na 比 K 要缓和 ⑤ 从相应化合物中制取铷比制取 Na、 K 要难 A、 ① ③ B、 ② ⑤ C、 ④ D、 ② ④ 2. 过氧化钠,氧化钠和钠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 672mL 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反应,则混合物中 Na, Na2O2, Na2O2 的物质的量之比 ( ) A、 2 : 1 : 1 B、 1 : 1 : 1 C、 1 : 2
+ O2 == KO2(橙黄色,超氧化钾) 在室温时,铷和铯遇到空气时就会燃烧,生成比过氧化物更复杂的氧化物。 ☆请总结出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什么相似性、递变性。 相似性 :。 递变性: 周期表中碱金属从上往下,与氧气的反应越来越。 与水反应 2Li + 2H2O == 2LiOH + H2 ↑(较剧烈) 2Na + 2H2O === 2NaOH + H2↑(剧烈) 2K + 2H2O ===
( 3)利用油料植物所产生的生物油; ( 4)把生物质压制成成型燃料(如块型、棒型燃料),以便集中利用和提高热效率。 ( 1)作为能源,氢有以下特点 ①所有元素中,同物质的量,氢质量最轻。 ②所有气体中,氢气的导热性最好,比大多数气体的导热系数高 出 10 倍,因此在能源工业中氢是极好的传热载体。 ③氢是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据估计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 75%,除空气中含有氢气外
20;„„。 学生心中依据的规律不一样,其摆放方式各有不同。 培养学生探寻规律的能力,动手能力。 [提示 ] 教材 14页“知识支持 ”,给出了铷、溴、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同学们把它画在三张卡片上,并分析:依据前述规律,分别应放在哪个位置。 交流,动手 画出三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结构特点分别放在 相应的位置:铷在钾下面,溴在氯下面,碘在溴下面。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 继续完善周期表
er in teaching? 2) (可数 n) 产生影响的人或事 eg: He is one of the good influences in the school. 3) (不可数 n) 影响 eg: A teacher has great influence over his pupils. 21. invader: n. 入侵者;侵略者 invade: vt. 侵入;侵略;挤满;涌入
eading 1, Skim the text and finish the following exercises. (B级 ) (方法导引:略读或浏览,忽略不懂的句子和生词) . Match the main idea with each part. Part1 the three types of burns Part2 what to do if someone gets burned
people today are living a much more fortable life than their parents________several years ago. A. did B. had C. were D. would 答案 A 解析 根据上下文知应该用助动词 do。 several years ago 表明使用的是过去时态,故用did。 7. — Did the
标准大气压 实验次数 镁带质量 (g) 硫 酸 体 积(mL) 液体量瓶中液体体积(mL) 抽出气体的体积 (ml) 计算 1mol 氢气体积 (mL) 1 10 2 10 两次实验平均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温度 下, 1mol氢气体积的 理论值: __________。 (按 1 110 00 TVTV 计算 , PV=nRT) 实验误差:
们做了很多有关物质的性质的实验,也就是定性实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定量实验 测定1mol 气体的体 积。 【设疑】那么我们怎么测量 1mol 气体的体积呢。 体积的测量仪器 量筒 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固体怎么办。 气体又怎么测量。 比如不溶于水的大理石,该怎么测量其体积啊。 (排水法) 对于 不溶于水 的气体,同样可以用排水法来测量体积。 那溶于水的气体呢。 (选择排其他液体如汽油等
),都会使测得值偏低。 ④ 加热过程中,应慢慢加热 (可改垫石棉网 ),以防因局部过热而造成晶体溅失,引起测量值偏高。 ⑤ 加热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导致硫酸铜少量分解,使测得值偏高。 分析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 设硫酸铜晶体组成 CuSO4xH2O, m1为坩埚和晶体的质量, m2为加热后冷却称量所得坩埚与粉末的质量。 原理: 产生误差的原因及误差分析: (1)称量的坩埚不干燥:加热后水分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