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
2、最外层只有 3 个电子的元素可以是硼元素,但硼是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元素是碳,而碳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 4 个电子,既难得到电子成为 8 电子稳定结构,也难失去电子成为 2 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 有某种同位素的氯化物 氯化物中 R 微粒核内中子数为 Y,核外电子数为 Z,该同位素的符号为()A R B R. .+C R D R.+ .+解析: 显+ x 价
2、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 ,说明该溶液中 物质的量浓度为 a/2 原溶液中 物质的量为 a 物质的量为 a 入含 b 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溶液中 b 上分析可知混合溶液中 物质的量为(2以 K+的物2(2浓度为 案:80 .1 酸铜溶液,现选取 500 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g 硫酸铜,加入 500 2.0 g 胆矾配成 500 .0 g 硫酸铜
4、分别进行加热,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现象:盛碳酸氢钠的试管口处有水珠出现,导气管口有连续的冒出,澄清的石灰水变 ; 盛碳酸钠的试管内,除刚加热时因空气受热而从导气管口逸出几个气泡外,没有其他变化。 说明:热, 受热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气泡浑浊不分解易分解2 入到一定浓度的 液中,为了测定其溶液的成分,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 1 酸。
2、 以区别,但不是最简单、最好的方法;C 是利用了浓硫酸有脱水性而稀硫酸没有脱水性来区别,方法简单,因此 C 正确。 答案:)干燥氨气、等金属“钝化”答案: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对看到的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斑”纸变红解析:浓硫酸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因此将苹果块、胆矾晶体和饱和硝酸钾溶液在如图所示装置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浓硫酸会吸收它们中的水,使苹果块干瘪
2、方较安全。 答案:采用的方法是()干燥的条件下氯化氢、氯气均不能呈现出酸性,氯气也不呈现出漂白性,故 A、B 不正确。 在溶液中氯化氢、氯气都能产生 入硝酸银溶液中都出现白色沉淀 C 选项错误。 氯气与碘化钾在溶液中能置换出 够使淀粉呈现蓝色,氯化氢无此性质,故 D 是正确的选项。 答案:)的少量 体, ,稀盐酸加热法制取 有 14.6 g 加反应,则可制得 7.1 g 水久置后,解
4、淀与产生沉淀消耗的 1;向 液中滴加盐酸,其反应过程为 H+l(,H)H+ 3以产生沉淀与沉淀溶解消耗的 体积比为 13。 答案:ABC D2O+3l(H)3+要成分为 有少量杂质)是提取铝的原料。 提取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1)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以上工艺流程中第步反应:。 (2)写出以上工艺流程中第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第步加入的是盐酸,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解析
2、很高,可用做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化学家采用玛瑙研钵摩擦固体反应物进行无溶剂合成,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提前建成的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夏天到了,游客佩戴由添加氧化亚铜的二氧化硅玻璃制作的变色眼镜来保护眼睛太阳能电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A. B. C. D.解析:刚玉的主要成分为 瑙的主要成分是 璃的主要成分为 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成分为 3
2、有漂白性解析:常见漂白剂的漂白原理:、 2 3 等是氧化型 ;化合型;活性炭是吸附型。 A 选项中 溴水、 液褪色是因为 有还原性,能使品红褪色是漂白性, 不能使指示剂褪色,所以 A 选项错误;B 选项正确,因为能使品红褪色的物质很多 ,不仅仅是 选项错误,因为这些漂白剂的漂白原理不相同;D 选项错误,溶液褪色的原理是盐酸中和的 液碱性变弱,并不是盐酸的漂白性。 答案:的
3、为 H)2,分解反应:(2O+由 铜,可用焦炭还原法:C+2虽然也可用铝热还原法,但既浪费能源(高温),又浪费铝,经济效益差;况且我国古代既没有 没有掌握冶炼技术,故 C 项不选。 我国古代没有电,故不可能用电解冶炼法 ;H)2 不溶于水,没有强酸,也不可能采用湿法炼铜。 答案:属于合金的是()填写以下空白:(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 u(碱式碳酸铜), 受热易分解。 图中的 F 是。
2、A. B. C. D.解析:中水晶的主要成分是 是硅酸盐制品;中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 是 案:C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氧化剂,C 2解析:双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及数目如下: ,反应中只有 此 C 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且 n(氧化剂)n( 还原剂)=12。 答案:铁和硅两种杂质,取等质量的样品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放出等量的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