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
3、流,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交流讨论】 1、 原电池概念:原电池是把 转变为 的装置。 2、 以 电池为例,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锌电极 : ( 反应 ) 铜电极: ( 反应 ) )负极_电子,化合价_,发生_反应;电子流出的一极正极 _电子,化合价_,发生_反应。 电子流入的一极(2) 一般活泼的金属为 _,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 实验探究 2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对比实验 1
2、质。 规律: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 越大,分子间作用力 ,物质的熔点、沸点也越。 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只存在于由分子组成的共价化合物、共价单质和稀有气体的分子之间。 在离子化合物、金属单质、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物质中只有化学键,没有分子间作用力。 (2)氢键概念:像 、 、 这样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 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只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汽化,这种相互作用叫做氢键。
2、应用于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意识,赞赏化学科学对信息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主动、有目的地发现信息探究知识,提高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通过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教学方式:引导、探究、自学、对比、练习3、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新课:大家曾听说过“硅谷”吧。 它是美国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开发区
2、等研究工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强环保意识。 通过对汽车尾气的超标排放给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和对大气造成污染的调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辩证看待的观念。 手实验、观察现象, 2 的球棍模型、试管、玻璃管、水槽、胶塞、 氧化实验装置。 O 2 气体。 教学过程资料导课投影:信使分子.I 取了199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制备 亚铁盐和铁盐的转化问题与情境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教学过程及方法教学过程一 、引入:红外墙然后给出一片红色建筑群师红色+雄伟的建筑形成世界建筑史上奇观同学们,你知道这鲜艳的红色中就有我们今天要学的铁的化合物中的氧化铁.二 、授新课:三、铁的重要化合物师:铁元素在地过中位居氧、硅、铝之后,含量排在第四位,在地壳中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主要化合价为+2(称为亚铁) 、+3 下面让我们先学习1
2、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注意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 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是依据氧化物跟酸或碱反应的情况来区分的。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概念 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举例 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如、 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1、最新海量高中、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教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 1. 掌握氧化铝的两性。 . 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 4. 思考铝离子的实验室鉴定方法。 过程与方法:1. 学习判断两性化合物的方法,并运用到设计实验中去。 2. 掌握正确的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 3. 自主问题的过程进行理性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以实践问题的解决创设实验
2、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比较、逻辑推理等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胶体的有关概念;胶体的性质;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难点:制备胶体实验教具准备:氯化钠溶液、植物油、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淀粉、硝酸银溶液、碘水、半透膜;直流电源、U 形管、烧杯、试管、过滤装置;电教平台。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指导观察 氯化钠溶液、泥水悬浊液
1、最新海量高中、 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德育目标:通过幻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上进的情感。 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并体验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
1、最新海量高中、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教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 1. 掌握氧化铝的两性。 2. 预期氢氧化铝的两性并设计实验证明。 3. 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 4. 思考铝离子的实验室鉴定方法。 过程与方法:1. 学习判断两性化合物的方法,并运用到设计实验中去。 2. 掌握正确的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 3. 自主问题的过程进行理性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