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
均匀流逝,另一同学用沿尺向上(或向下)匀速移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一条与白纸 拉动方向倾斜的铅笔线。 在保持拉动白纸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铅笔沿尺向上(或向下)匀速移动的快慢,重复几次上述实验,得到倾斜程度不同的几条铅笔线。 几次实验时,相互配合的两同学应交换各自的操作。 选择几张学生得到的铅笔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通过投影,先让学生定性比较:铅笔移动得快,图线(铅笔线)倾斜程度大;铅笔移动得慢
2.质点模型的使用范围 设计学生讨论的问题: 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一些可以用质点模型表达的物理过程。 再由老师举例:( 1)平移的桌子可被看成质点; ( 2)研究抛出 的铅球、手榴弹的运动轨迹时可被看成质点; ( 3)研究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 4)研究平直铁轨上行驶的火车的运动快慢时,火车可被看成质点; ( 5)计算火车穿山洞的时间时,火车不能看成质点; (
、本节还应体现各物理量间的区别与联系 B 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 ( 2课时) 一、本节知识点要求 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特点分析。 速度的定义 v=s/t,速率。 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分析 s=vt。 匀速直线运动的 st图像的建立以及图像的数学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的 vt图像的建立以及图像物理意义分析。 变速直线运动条件分析。 平均速度的定义和矢量性的分析 瞬时速度的物理意义以及得出的物理分析过程
线叫做质点运动的轨迹,运动轨迹是直线的叫做直线运动,是曲线的叫做曲线运动. 【重点】在某些条件下,可以把整个物体看作一个有质量的点,这种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作 __________ 问:( 1)在研究火车从上海到苏州或南京站的运动时间(通常只须精确到“分”时),能不能把火车看成质点。 ( 2)在研究整列火车经过一个隧道的时间(通常精确到“秒”)时,能不能把火车看 成质点。 四
二个 5 秒内的位移为 15米,第三个 5 秒内的位移为 12 米,请分别求出它在每个 5 秒内的平均速度以及这 15 秒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计算得出: smvsmvsmvsmv /,/,/3,/2 4321 由此更应该知道平均速度应指明是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例如:百米跑运动员前半程平均速度为 4m/s,后半程平均速度为 6m/s,求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少。
,即减速情况。 都是 v = 2v - 1v 只不过后者是负值 3 .探究:如何 从 v-t 图象看加速度 师:速度一时间图象描述了什么问题 ? 描述了在不同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 加速度 和一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 例 足球以水平速度 v=10m/s击中球门横梁后以 v/=8m/s的速度水平弹回,与横梁接触的时间为 ,求足球在此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 设初速度为正方向 =( 810)/=180
体的运动情况。 ( 2)分别求出物体在 02s、 2s5s、 5s10s内的加速度。 练习 3 根据下面的纸带,取中间的 8个点回答下面的问题。 ( 1)求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 ( 2)求出打各个点的瞬时速度 ( 3)作出这段时间内的图象,看看物体的加速度有什么特点。 : 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跟发 生 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表达式: tvva t 0
度一定很小。 J. 加速度很大,速度一定很大。 K. 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L. 加速度减小,速度一定减小。 M. 速度改变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N. 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例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2m/s2,那么任意一秒内( ) A.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 2倍 B.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 2m/s C. 物体在这一秒的初速度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
,并没有讲方向,所以有两个解) 例 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 v— t 图象如下图所示,则 ( 1) 质点在 0~1s 内做 运动,速度变化量为 ,加速度为。 ( 2) 质点在 1~3s 内做 运动,速度变化量为 ,加速度为。 ( 3) 质点在 3~4s 内做 运动,速度变化量为 ,加速度为。 ( 4) 质点在 1~4s 内做 运动,速度变化量为 ,加速度t/s v/m*s1 0 6 4 3 2 1
器研究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结果的交流,重点交流由实验数据画出的位移时间图像,及对位移变化规律的猜想。 活动Ⅱ 问题讨论 讨论如何确定物体下落运动位移跟时间之间具体函数关系的“化曲为直”的研究方法。 活动Ⅲ 化曲为直 学生对 St 图像进行“化曲为直”的猜想进行具体验证,得出物体由静止下落位移与时间之间 S = At 2 的实验结论。 问题 I 设问 1 重物下落速度究竟怎样随时间变化。 规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