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
(一)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情景,对汽车制动过程进行逐步分析 ( 1)画出运动草图。 标出速度、加速度、时间 ( 2)汽车制动过程受什么力。 画出受力示意图。 (二)求安全距离 问题 1:请大家根据所学的知识,计算小轿车司机发现情况时与故障车相距多远。 已知:发现情况时小轿车车速约为 120km/h,司机反应时间约 ,刹车时汽车受到 的制动阻力的大小约为汽车重力的 倍。 (学生活动 ) 教师小结:
分)F2=6N …………………………………………( 1 分) 由 v- t 图知, 3 ~ 6 s 的加速度22m /s36 06 a …………………( 2 分) 6 ~ 9 s 内, F3- μmg = 0 ……………………………………( 2 分) F3=4N……………………………………… …………………… 1 分 ) 届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13.( 10 分)一辆
距离间关系。 通过学生观察滑板车实验分析加速度与力及质量间定性关系。 说明: 滑板车实验中人受到墙壁的作用力实际上在人离开墙壁时就不再作用在人身上了,所以此实验中滑板车后来的运动 实际上是靠惯性前进的。 墙对人的力越大,在△t 时间(人与墙壁接触的时间)内车产生的加速度也越大,得到的速度也就越大,所以车就滑的越远,所以此实验不是直接的、持续的力作用在车上(因很难找到持续作用的力的情景
速下降 5m/s2 的加速度大小加速上升,也可能是以 5m/s2 大小的加速度大小减速下降 ,加速还是减速,乘客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大小一定是 250N 例 ,一条轻绳两端各系着质量为 m1和 m2的两个物体,通过定滑轮悬挂在车厢顶上, m1m2,绳与滑轮的 摩擦忽略不计 .若车以加速度 a向右运动 ,m1仍然与车厢地板相对静止, 试问 :(1)此时绳上的张力 T.(2)m1与地板之间的摩擦因数 μ
5. 如图 3- 5- 11 所示 , 一质量为 m的滑块 , 以初速度 v0从倾角为 θ 的斜面底端滑上斜面 , 当其速度减为 0后又沿斜面返回底端 . 已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若滑块所受的摩擦力为 f、 所受的合外力为 F 合 、 加速度为 a、 速度为 v, 选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 ,在滑块沿斜面运动的整个过程中 , 这些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大致正确的是 ( ) 图 3-
(s )15133234 121 .tt ( 3 分) 07年第一轮质量检测 12.( 10 分)如图所示,质量为 M,长度为 L 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右端放有一质量为 m 长度可忽略的小木块,木块与木板之间、木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 开始时木块、木板均静止,某时刻起给木板施加一大小为 F 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提出假设,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假设。 并用具有重复性的实验进行验证,直至得出结论。 探究问 题的来源 [来源 :学科网 ] 提问:科学的探究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那么问题来自于哪里呢。 幻灯片:奇妙的大千世界 根据幻灯片中所看的图片,让同学列举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或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发现。 观看录像,举例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发现。 使学生明确问题的提出源于学习或生活实践
________ The student always asks his teacher a series of questions. “a series of + 复数名词 ”做主 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 There ____(be) a series of traffic accidents on this road. 这条路上发生了一连串交通事故。 【自主练习题】单词拼写 1. He
_______take the form of 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the form of 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rm the habit of doing sth ____________________ 6. passersby 合成词构成复数是一般在前面加复数 : lookeron 旁 观 者 复 数 :
B.溴水 C.碘化钠溶液 D.氯气 9. (11 年上海 9 题 )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i) I2(g)+ H2(g) 2HI(g)+ kJ (ii) I2(S)+ H2(g) 2HI(g) kJ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254g I2(g)中通入 2gH2(g),反应放热 kJ B. 1 mol 固态碘与 1 mol 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 kJ C.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