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
专业名称 汽车检测与维修 建设负责人 孟宪臣 建设内容 2020年 6 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20年 12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20年 12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专业建设内容 7.大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 1) 专 业 带 头 人 预期目标: 1名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工作。 1名企业引进专业带 头人的选拔、确定工作。 验收要点: 1. 确定 2 名双师素质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
记录、施工验收资料、 经济材料的能力 质量评定资料等整理分析 安 装 造 价 设 备 运 行 管 理 工 程 质 量 监 督 其 他 岗 位 岗 位 群 基 本 能 力 11 实施校企合作“ 2+1” 人才培养模式模式,实现毕业证与上岗证双证融通,调 整由行业专家和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建筑设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适应核心就业岗位为主要培养目标,参照建筑设备安装施工员的职业资格标准
简至繁的原则设计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选取充分考虑项目的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拓展性等因素。 在内容的构建过程中,考虑知识点的合理分配以及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的循序渐进。 深入与本钢集团公司企业合作,按照钢铁生产工作过程中岗位需要,共同开发冶金技术专业课程和教材,将《职业技能标准》、《企业规范》融入课程中。 通过引进企业实际案例分析和选用实际生产项目的重现
( 标 准 见专 业 带 头人 考 核 标准) 从企业引进 1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并 且具有行业背景和一定影响的高级技术职称者作为专业带头人。 (标准见专业带头人考核标准) 通过国外进修、企业锻炼培养 1名 具 有较 强的专 业课 程开发能力、理论与 实践 教学水 平较 高的专业带头人; 达标验收 专业 骨干 教师 培养 通过出国培训、参加企业短期技术培训、现场锻炼、产学结合项目研发等措施
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每年为企业培训员工 500 人次。 18 ( 2)对外交流 ①扩大校际合作与交流,在专业 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改革、对外服务、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②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组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走出国门,学习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成功的经验。 ③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开展全方位的技术合作和信息交流,拓宽视野,扩大服务领域。 (二)探索系统培养
泵的类型,掌握工作原理、总体结构及操作方法,了解本行业国内外高速、精密的大型机组新产品、新技 术新工艺的发展动向。 职业 素质、安全意识 5 大型管道施工 或管理岗位 管道施工 或管理 能布置管道施工作业 面的开展,能做管道竣工资料,能做施工的预案,掌握水网段、丘陵段、平原段、公路、铁路管道施工方法,能进行管道严密性、强 度性试验。 能看懂管道施工图纸,熟悉管道施工的作业程序
在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的组织下,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研究和制定我院《专业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相关的规章 制度,对专业建设的程序、内容、进度安排、资金使用等进行明确规定,以加强项目管理、协调和检查。 按照项目建设任务书要求,具体划分任务,落实项目责任人,保证每个项目均有专人负责,严格按照各个项目的进度进行实施。 使每项工作有制度、有计划、有步骤、有 检查、有记录、有考核。 质量控制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产业结构升级等对专业结构实施动态管理,使招生专业与市场需求相吻合 ,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为专业建设奠定基础。 重点建设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专业,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 头,打造服务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专业。 ( 2) 工学结合, 深 化培养模式。 与行业企业共同分析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 “ 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同步
学和实践教学在企业与学校之间交替进行。 1. 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推行工学结合班 级 培养 ; 2. 开展 2 门核心专业课程建设 ; 1 本教材、 1本校内讲义 ; 4. 初步 完成 2 门 核心专业 课程的多媒体课件 制作及 教学资料 的 收集。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进行总结 ; 2. 开展 1 门核心专业课程建设 ; 3. 完成 2 本教材出版 和 1 本校内讲义编写 ; 4.
开发茶业企业经营管理模拟系统。 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主要任务: 改扩建校内生产性茶厂生产 线 1套,改扩建专业实验室 3个。 绩效考核指标: ①改扩建校内生产性茶厂。 ② 改建茶艺实验室,达到满足教学和生产性经营的要求。 ③改建茶叶化学实验室,达到满足教学、科研和生产性检测服务(可检测常规内含物、重金属、农残和卫生指标等)的要求。 ④改建茶树生理与栽培室,达到满足教学、科研的要求。 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