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3、细管法测熔点时,熔点管壁太厚,影响传热,其结果是测得的初熔温度偏低。 2减压蒸馏时,用三角烧瓶作为接受容器。 3甲醛、乙醛、丙酮均能使 剂显红色。 4萃取也是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常用的操作之一,仅用于液体物质。 5在肉桂酸的制备中,水蒸气蒸馏的目的是为了蒸出苯甲醛。 四、问答题1蒸馏时加热的快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为什么。 2在乙酰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加入 50醋酸和饱和食盐水的目的何在
3、” ,并改正)1用蒸馏法测沸点,温度计的位置不影响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2如果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口之上测定沸点时,将使数值偏高。 3干燥液体时,干燥剂用量越多越好。 4活性炭是非极性吸附剂,在非极性溶液中脱色效果较好。 5所有醛类物质都能与 剂发生反应。 四、问答题1何谓减压蒸馏。 适用于什么体系。 2怎样判断水蒸汽蒸馏操作是否结束。 3沸石(即止暴剂或助沸剂)为什么能止暴。
3、燥管,其目的是。 8色谱法中,比移值。 三、是非题(对的打“” ,错误的打“” ,并改正)1重结晶操作是为了使固液分离。 2萃取操作中,每隔几秒钟需将漏斗倒置(活塞朝上) ,打开活塞,目的是使内外气压平衡。 3进行水蒸气蒸馏时,一般在烧瓶内剩少量液体时方可停止。 4在乙酰苯胺的制备中,加入锌粉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5依照分配定律,既节省溶剂又能提高萃取的效率,应用一定量的溶剂一次加入进行萃取。
2、坐在电视机跟前才能看清。 但是,电视很快以惊人的速度冲进了美国人的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电视的发展一度陷入停顿。 1947 年美国家庭中约有 14 万台电视机,1949 年达到近 100 万台。 1955 年,将近 3000 万台,1960 年,达 6000 万台,于 1951 年问世的彩色电视机以及大屏幕电视机也进入美国人家庭。 目前美国约有 l2l 亿台电视机
2、神观察,小虫都以等速向各方向飞行,鱼向各个方向随意游动,水滴滴进下面的罐中;你把任何东西扔给你的朋友时,只要距离相等,使船以任何速度前进,只要运动是匀速的,也不忽左忽右地摆动,你将发现,是在运动还是停着不动”通过这段描述以及日常经验,人们很容易相信这样一个论述:一个惯性参考系内进行任何力学实验都不能判断它是否在相对于另一个惯性参考系做匀速直线运动;或者说,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4、示小船放入水中,顺流而下,船相对水的速度是 3 m/s,水速是 4 m/s。 问题:(1)船相对于岸的速度是多少?(2)是否需要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进行计算?(3)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怎样表达?解答:(1)根据速度合成法则,船速和水速方向相同,所以船相对于岸的速度等于船速加水速,等于 7 m/s。 (2)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主要是计算接近光速的情况,该情况不需要利用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进行计算。
2、的差异。 最新海量高中、会相对论时空观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重点难点: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长度与时间间隔的相对性。 教学建议: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面对迈克耳孙莫雷实验的结果,爱因斯坦通过否定以太的存在,同时否定了牛顿力学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 了解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同时以这两个原理为基础,通过对一些简单现象的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到“同时”的相对性与时间间隔的相对性。 导入新课
3、化钙溶液洗涤,有可能产生 现象。 7碘仿试验可用来检验 或 两种结构的存在。 三、是非题(对的打“” ,错误的打“” ,并改正)1毛细管法测熔点时,一根装有样品的毛细管可连续使用,测定值为多次测定的平均值。 2乙醚制备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入液面以下。 3在薄层吸附色谱中,当展开剂沿薄板上升,被固定相吸附能力强的组分移动快。 4光仪在使用前后应用蒸馏水洗净。 5在肉桂酸的制备中
2、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前必须对学生有一定了解。 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光的偏振现象对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而又抽象的,而机械波的偏振现象相对形象些。 故要本着由浅入深,新旧联系,全面系统的原则去讲课,先做好机械波模拟实验,使学生认识机械波的偏振,进而认识偏振是横波特有的现象作为知识铺垫后然后再做光的偏振实验,在分析光的偏振实验时
5、外线消毒器是利用紫外线的杀菌消毒作用。 (2)紫外线能够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 D,维生素 以经常晒太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佝偻病;但过强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如夏季的阳光),所以要进行防护。 知识链接:1801 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在日光光谱的紫端外侧一段能够使含有溴化银的照相底片感光,因而发现了紫外线的存在。 主题 3: 射线情景:X 射线和 射线是波长很短的两种电磁波,它们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