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题 ,由图中可以看出 ,a与 b相比 较 ,a传播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都比 b所用的时间长 ,根据在相同的介质中纵波传播的速度比横波快的特点 ,可以判断 a为横波 ,b为纵波。 因为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 ,所以传播的距离越长 ,纵波与横波传播到某一地点的时间差异越大。 答案 : 2020 年 7 月 4 日晚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不遇暴雨袭击
的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 第 13题 ,形成本次干旱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少。 冷高压势力强 ,暖湿气流难以到达。 第 14题 ,旱灾使得灌溉用水匮乏 ,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很大影响。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是目前可行的措施。 答案 : 干旱是我国普遍存在的气象灾害。 图 1是我国某省区轮廓图 ,图 2 是楚雄常年逐月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图。 读图 ,完成第 15~16题。 ( )
快 12.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 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 ( ) A城市人口数量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兴建较多的卫星城 D城市绿地面积 ,不正确的是( ) A控制乡村人口进入城市的规模,减少用地规模 B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人居环境、
C.电子元件厂与无线电厂 D.冶金厂与服装厂 12.下列排序不正确的是( ) A.钢铁工业区位指向变化:煤炭→铁矿石→港口 B.工业城市形成:钢铁厂→钢铁工业区→钢铁城市 C.工业地域形成:工业联系→工 业集聚→工业地域 D.工业城市形成:面粉厂→糕点厂→糕点城 13.关于德国鲁尔区工业区位条件的错误叙述是( ) A.优质的铁矿 B.丰富的煤炭 C.充足的水源 D.便捷的交通
三个结构性指标是 A. 农业产值比重 20%,农业就业人口比重 15%,城镇人口比重 60% B. 农业产值比重 15%,农业就业人口比重 20%,城镇人口比重 60% C. 农业产值比重 20%,农业就业人口比重 15%,城镇人口比重 60% D. 农业产值比重 15%,农业就业人口比重 20%,城镇人口比重 60% 2 如今,汽车已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娱乐
市规模扩大 ,但不等于城市等级提高;城市服务范围扩大,也不等于其行政范围扩大。 选 B正确。 读我国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相关数据比较表 (mm), 完成 7~ 8题。 区域 年平均 降水量 转化为径流 的总降水量 转化为地表径 流的降水量 转化为地下 径流的降水量 城市中心区 675 405 337 68 郊外平原区 645 267 96 171 (B) A.热岛效应 B.内涝积水
过环境人口容量; Ⅱ 模式环境人口容量没有明显下降; Ⅲ 模式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所以随着人口的增加,对资源消耗的增多,环境容量可能下降。 第 8题,环境和经济同等重要,只有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第9 题,人口数量的多少,决定了人均资源的占有量。 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在增大。 当人口数量的增加超过环境承载力时,必然会产生破坏作用。 答案:
构,发展立体农业 读美国农业专业化地带图(图 11),完成 36~ 37题 36.图中三种符号分别代表美国三种农作物的分布, 这三种农作物组合正确的是 A.小麦、玉米、棉花 B.玉米、蔬菜、水稻 C.大豆、甜菜、蔬菜 D. 甜菜、小麦、棉花 37.图中甲、乙两专业化地带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混合农业 C.自给农业 D.乳畜业 38.“春耕秋收”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 )
连线。 读图回答 22. 从 P 点出发,车速最快的去向是向 A、东 B、南 C、西 D、北 23. 与左上图 中甲、乙,丙、丁四类城市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 A、商业用地、工业区、住宅区、 绿地 B、商业用地、住宅区、绿地、工业区 C、工业区、商业用地、住宅区、绿地 D、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商业用地 右图是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分析并完成 24— 25 题。
的 A.中亚 C.西亚 D.东南亚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21~ 23 题。 21.图中甲、乙两地区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 土壤、水源 B. 光热、降水 C. 风向、地势 D. 地形、河流 22.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沙尘暴 C. 土地盐碱化 D. 洪涝灾害 23.甲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包括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