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CO2 + H2O + O2 === Cu2(OH)2CO3 除去铜绿而不损伤器物不能选择强氧化性酸,只能选 择盐酸、稀硫酸、醋酸等,有关的方程式为:Cu2(OH)2CO3+ 4HCl === 2CuCl2 + CO2↑ + 3H2O,根据铜生成铜绿的条件,应将铜制品放在干燥的空气中保存。 ( 3)根据题给信息以及做货币的实际,选择铜做货币是因为铜的熔点比较低,容易冶炼铸造成型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而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 C选项错误;降低温度 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 D 选项错误。 答案: A 点拨: 本题易将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移动混淆而错选。 此处常见的误区有: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速率一定增大,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例题 2】 化学反应 A + 3B === 2C + 2D在如下四种不同的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 v(A) =
元素的质量分数 A,而碳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间又没有确定的关系 ,似乎很难求解 .但若将丙烯酸 (C3H4O2)等效变换为 [(C2H4)(CO2)],则其中的 (C2H4)与己烯 (C6H12) 碳氢原子个数比为定值 (C:H=1:2). 根据 :CO2 → 2O, 可求得其中 CO2 的质量分数为 :11A/8, 则 CO2 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12/44)x(11A/8)=3A/8.
H 键;④生成 1 mol N≡ N 键的同时断裂 6 mol N- H 键。 【例题 3】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 3A(g) + B(g) xC(g) ( 1)密闭容器中充有 2 mol A和一定量的 B,当反应进行到 4 min 时,测得 A为 mol。 若反应进行到 2 min 时,容器中 A的物质的量为 A. mol B.小于 mol C. mol D.大于 mol (
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不易失去电子, B 错。 N、 O、 F 元素的氢化物分子间存在氢键,其沸点比 P、 S、 Cl 的氢化物要高, C 错。 稀有气体元素 的固体属于分子晶体,原子序数越大则其单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 D 对。 答案: D 点拨: 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同主族或同周期元素及同一类型化合物的性质递变是高考的热点,此类题目一般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Al + 3S = Al2S3 ② 可变价金属: S+Fe =FeS+Q △ S+2Cu =Cu2S+Q △ ③ Ag、 Hg: 常温直接化合 (撒落的水银的处理 ) ( 2)非金属 C + 2S = CS2 【 例题 3】 : 下列物质不能用对应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制取的是( ) A、 CuS B、 FeS C、 Al2S3 D、 Fe2S3 E、 Cu2S F、 FeCl2 G、 CS2 (
+O2+2H2O==4Fe(OH)3 特征转化关系 A B C X X ( 1)直线型转化关系 物质间按一定规律转化,形成一定的特征转化关系,且有严密的逻辑性。 H2S O2 SO2 S O2 H2S O2 SO3 SO2 O2 NH3 O2 NO2 NO O2 ( 酸或碱 ) A B C O2 O2 D H2O H2S SO2 SO3 O2 O2 H2SO4 H2O NH3 NO NO2 O2
合物 NH3 H2O NH3H 2O NH4+ OH H+ 具有弱碱性 常温常压下可存在 【 液氨与氨水 比较 】 ( 2)蘸有浓盐酸(浓硝酸)的玻璃棒 接近试管 口(产生白烟) 氯化铵晶体、熟石灰固体 3. 装置: 固 +固,加热型 4. 干燥 : 向下排空气法 6. 验满: 【 实验室制氨气 】 5. 收集: 用碱石灰 ( CaO 与 NaOH固体混合物) (
H2S === CuS↓ + H2SO4, 2NaAc +H2SO4 === Na2SO4 + 2Hac, 2H2S +H2SO3 = 3S↓ + 3H2O, 3O2 2O3。 答案: A 如何轻松应对 高考化学实验 高考化学实验已经慢慢开始作为高考的必备高考科目,越来越受到同学们的重视。 如何做好高考化学实验呢,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如何取得好的成绩呢。 我们今天就把高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问题予以总结
酸根与酸不能大量共存,同时在酸性溶液中, NO3― 具有氧化性能氧化 I― 生成单质碘, A不正确; Ag+ 与 Cl― 和 SO42― 均可生成难溶性物质 AgCl和 Ag2SO4, B不正确;在碱性溶液中 NH4+ 和 HCO3- 均与 OH- 结合分别形成氨水和 CO32- ,因此 D也不正确,所以答案是 C。 答案: C 【例题 4】 (2020全国 II卷 )将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