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阿奎那和詹姆士一世观点的异同。 (6分 ) (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袁世凯称帝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这一理论最早体现在近代中国的哪部文献中。 从袁世凯的这种言论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6分 )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实,早在 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了。 改革是被迫进行的。 清政府官员在 “ 内乱 ” 面前, 犹能做 “
除; ① 是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 题意不符,可排除。 10.这是拍摄于 1972 年的两张历史照片。 下列历史情形共同表明 ( ) A.中美、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B.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政策破产 C. 世界政治进入 “ 一超多强 ” 的新阶段 D.中国睦邻友好政策取得重大成果 解析: 选 B。 本题主要考查中美、中日关系缓和的历史意义。 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还没实现邦交正常化,
第Ⅱ卷 (共 ) 二、非选择题 : ( 10 分)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 ,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 《史记 •周本纪》 材料二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 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 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 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
足 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 这可以说明当时 ( ) ① 国民政府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② 国人民族意识空前增强 ③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④ 中国军队殊死抗击日军进攻 A. 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④ D. ②③④ 解析:选 C。 本题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可以用排除法。 抗日战争中,始终存在两条抗战路线 —— 国民政 府的片面抗战路线
制、行省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 1 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 “ 天下谁人最快活。 ” 有人答 “ 金榜题名 ”。 有人说 “ 功 成名就者快活 ”。 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 当听到万钢说 “ 畏法度者快活 ”时,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 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民主法制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 A.成立同盟会并制定革命纲领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 C.推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 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确保民主政治、维护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的民主法制进程起到了 一定的推动作用,故选 D。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每小题 20
菊打官司》的主要情节是: 20 世纪 80 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终被拘 留。 下述 是 某班学生的观后感, 其 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② 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 它反映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我国 公民的 法律 意识明显增强了
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令保全,不令倭得”。 文中所要保全的国土是 ( ) A. 香港 B. 台湾 C. 东北 D. 南京 2“对欧洲人的仇恨如同烈火一般蔓延到全中国,„„一场针对外国势力的仇恨和恶作剧以一种古老的形式爆发出来。 ”( H G韦尔斯《世界史纲》)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五四运动 D. 辛亥革命 2 1900 年以后
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就此理解 18世纪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 ) A.海外贸易 B.和平环境 C.地理位置 D.宪政制度 16.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 “ 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 她能做的事情有 ( ) ① 代表国家对外宣战、媾和 ② 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组阁 ③
进入新的和平发展时期 B.海峡两岸统一市场形成 C.台湾当局接受 “ 一国两制 ” 方针 D.祖国统一障碍彻底扫除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6 分,第 14 题 26 分,共 52 分 ) 13. (26 分 )2020 年 10 月 1 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3 周年。 63 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