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时间放置在空气中会慢慢地萎蔫,但是将萎蔫的白菜放进清水中,它又会恢复硬挺的形态。 可见,白菜也会失水和吸水。 白菜细胞的失水与吸水与红细胞相同吗。 如果不同,不同又在哪里呢。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 成熟的植物细胞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 液泡里的细胞液 细胞膜 和 液泡膜 以及 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称为 原生质层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时间 : 1970年 人物 : Larry Frye等 实验 : 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的荧光抗体标记后, 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 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提出假说 :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资料五 实例还有那些。 蛋白质分子 时间: 1972年 人物:桑格和 尼克森 提出: 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双分子层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渗透作用。 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记录 实验 结果 正常状态 高浓度状态 低浓度状态 观察到的图像 液泡大小变化 原生质层位置 变小 原生质层 脱离细胞壁 逐渐恢复原来大小 原生质层 恢复原来位置 大 原生质层 紧贴细胞壁 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 选择透过性膜。 (可作为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其特性是: 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
使清水置换蔗糖溶液。 ,可见原生质缓慢收缩,逐渐出现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直到原生质收缩成球状小团,与细胞壁完全分开。 它是否支持你所作出的假设。 如果有的结果与预期有所不同,你认为应当作怎样的解释。 ,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ml的蔗糖溶液,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交流 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只发生渗透作用的吸水或失水 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导致植物细胞严重失水而死亡,不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时间 : 1970年 人物 : Larry Frye等 实验 :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的荧光抗体标记后, 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 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提出假说 :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资料五 实例还有那些。 蛋白质分子 时间: 1972年 人物:桑格和 尼克森 提出: 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双分子层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蛋白质位于脂双层的什么位置呢。 提出假说 : 生物膜是由“ 蛋白质 — 脂质 — 蛋白质 ”的三层结构构成的 静态统一 结构 单位膜模型 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单位膜模型无法解释的现象 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用荧光染料标记某种物质,利用其荧光特性,来反应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 荧光标记技术 37℃ 下 40min后出现了什么现象。 说明什么。 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材料五、 时间:
K+跨膜运输的方向为 _____________,根据上面的不能自由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例子,说明 K+跨膜运输需要 ________,同时该过程还需要消耗 ,这种运输方式为 ______________。 ,这说明其对离子的吸收具有 __________,起选择作用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说明选择的过程是 __________ ?。 载体和能量 低浓度 → 高浓度
为 _____________,根据上面的不能自由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例子,说明 K+跨膜运输需要 ________,同时该过程还需要消耗 ,这种运输方式为 ______________。 ,这说明其对离子的吸收具有 __________,起选择作用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说明选择的过程是 __________ ?。 载体和能量 低浓度 → 高浓度 载体蛋白 能量
胞膜时的运输速率: 浓度差 mmol/L 3 mmol/L mmol/L 6 mmol/L mmol/L 速率 8 15 24 30 35 运输速率 浓度差 自由扩散 运输速率 浓度差 运输速率 运输速率 耗氧量 上面几幅坐标图中所表示的分别是哪种物质运输方式。 为什么。 思考。 A B浓度差 C 影响运输方式速率的因素及速率的比较: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载体具有专一性和数量有限
组 : 实验组 : 人为改变的变量。 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 无关变量: 步骤 试管编号 说明 1 2 3 4 一 H2O2 浓度 剂量 二 剂量 结果 气泡产生 卫生香燃烧 结论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 2ml 2ml 2ml 2ml 3% 3% 3% 3% 常温 90℃ FeCl3 肝脏研磨液 2滴清水 2滴清水 2滴 2滴 不明显 少量 较多 大量 不复燃 不复燃 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