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NA的实验过程:让 R型细菌分别与 S型细菌的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混合,并分别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观察哪组能产生 S型细菌表面光滑的菌落特征。 实验结果:只有与 S型细菌的 DNA混合的 R型细菌接种后能产生 S型细菌的菌落特征。 ( 4)艾弗里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使 R型细菌转化为 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即遗传物质是 DNA。 ( 5)赫尔希和蔡斯(
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 色素不能通过滤纸,但能通过尼龙布。 ( 6)滤纸条为何要剪去两角。 防止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 ( 7)为何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画线。 因为钢笔水或圆珠笔油中含有其它色素,会影响色素的分离结果。 ( 8) 滤液细线为何要直。 为何要重画几次。 防止色素带的重叠;增加色素量,使 色素带的颜色更深一些。 ( 9) 滤液细线为何不能触到层析液。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全部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知识列表 绪论生物的基本特性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新陈代谢作用 应激性 生长、发育、生殖 遗传和变异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和影响环境 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都有蛋白质和核酸。 蛋白质是生命哭谷布份掉哺譬捶弧寨安敝埋削枉腾潘鞘揩房哟预齐护蚤亡呸洗绒植墓远端太绵驯雄红弧斑歧胞缝初誓 彦丁雄监要巢欧照出奎载杉砷葫泵眷连熏表 主动运输
;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一般选 三套 装置, 等距离放 置研究 变成黄色的时间长度 ,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 co2的产生情况 酒精 的检测:向试管中滴加橙色的 含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淀粉酶 做实验, 检测时用 碘液 检测, PH 对酶活性的 3 影响用 过氧化氢酶 ,检测时观察单位时间内气泡的产生量 ,影响人红细胞吸收 K+(错) 57菠菜叶的 保卫细胞 中具有 多个 叶绿体
如同自然花木 要用学习来修剪 各位老师大家好。
分子数=氨基酸分子数-肽链条数 ( 2)形成的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总和-失去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 特别提醒 】 有时还要考虑一些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如二硫键 (― S ― S ―) 形成等。 若已知某蛋白质分子含有 n个氨基酸,m条肽链,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 a,求该蛋白质在形成的过程中失去水的分子量和它的分子量。 失去水的分子量 =
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DDdd ↓ ↓ F1: 高茎豌豆 F1: Dd ↓自交 ↓自交 F2: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F2: DD Dd dd 3 : 1 1 : 2 : 1 基因 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黄圆 绿皱 P
嵌模型 细胞膜 特性 结构特点:具有 一定 的流动性 功能 特性:选择透过性(对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具选择性)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 功能 控制物质 进出 细胞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条件 浓度 细胞 外液 细胞 内 液 细胞 外液 细胞 内 液 现象 动物 失水皱缩 吸水膨胀甚至 胀 破 植物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原理 外因 水分的渗透作用 内因
(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 3)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 状的现象。 2.遗传的分离定律( C) ( 1)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高茎 矮茎 ↓ 高茎 ↓ 自交 高茎 矮茎 3 : 1 ( 2)对分离现象解释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 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 初中、高中的整体设计。 生物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1. 充分体现基础性和选择性。 2. 重新设定理论和实践的平衡。 3. 重新设定科学与技术的平衡。 4. 重视学习方式的改变。 5. 充分考虑标准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B1生物技术实践 (选修, 2学分) B2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 2学分) B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 2学分) A2遗传与进化 (必修, 2学分) A3稳态与环境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