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 2)设小物块能下滑的最大距 离为 sm,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而: ,代入解得:。 ( 3)设小物块下滑距离为 L时的速度大小为 v,此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 vB,则:, ,解得:。 例 4 如图 4所示,一固定的楔形木块,其斜面的倾角θ =30176。 ,另一边与地面垂直,顶上有一定滑轮,一柔软的细线跨过定滑轮,两端分别与物块 A和 B连接, A的质量为 4m, B的质量为 m,开始时将
得出完美的解答。 当时,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航行已经使不少人相信 科学家的伟大既在于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也需要极大的推翻权威的勇气。 地球并不是一个平台,而是一个球体,哥白尼就开始推测是不是地球每天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呢。 他假设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它与其他行星都是围绕着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这就是“日心说。 的模型。 用“日心说 ”能较好地和观测的数据相符合
)大于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 注意: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本身重力并没发生变化。 二、超重和失重现象的研究 刚才的简易实验并不能 对超失重进行准确的研究,我们可以借助 DIS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研究,今天我们采用专业软件。 1.实验探究:物体做什么运动时会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 DIS实验思考: (1)怎样测量重力大小。
相等,温度增加体积增大,得活塞向右移动, F对活塞做负功, A正确;过程②说明活塞受力平衡,得 F=0, F对活塞做功也为零, B正确;过程③温度增加体积增大,得活塞向先向右后向左移动,得 F先对活塞做负功,后对活塞做正功, C错;过程①的内能和过程②的内能增加一样多, D错;因此答案 AB选项正确。 例 6.如图 6所示,导 热的汽缸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于物体被举高 (由于弹簧发生弹性形变) 与重力做功相关 (与弹力做功有关) Ep =mgh。 2.阅读材料二(课本第 62~ 63页),设计理论探究方案 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可能与哪些物理量有关。 (劲度系数 k、弹性形变量 l) 弹性势能的变化与弹力所做的功有什么关系。 (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复习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图象求位移,思考怎样利用 F/图象计算弹力这个变力所做的功。 „
直至原长。 就这样, 弹簧不断地压缩、拉伸、恢复形变。 当外界用力压弹簧时,弹簧会被压缩,从而获得弹性势能,当弹簧开始恢复形变之后,它又会将所蓄积的弹性势能释放出去,这个蓄积和释放的过程,弹簧自身并不会耗费能量。 能量在两个物体和弹簧之间进行传递。 点评: 在由两个物体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的运动中,具有下面的特点: ( 1)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处于形变量(压缩或拉伸)最大的状态
(l)落体运动既然是自然界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运动,那么其中必然蕴藏着最简单的规律。 (2)方法教育:大物理学家们对猜想假设的理解。 一旦科学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赢得胜利。 ──法拉第(英国)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牛顿(英国) (3)让学生大胆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一种变速运动──初速度为零的匀 加速直线运动。 (4)怎样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
的大小方向存在怎样的关系。 猜想,并利用 桌子上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可能会有学生猜想 F=F1+F2,实际上猜想不一定要正确,与实验证实相比,实验证伪更能反映科学研究活动的真实情况。 可用重锤模拟上面小实验中的杠铃片,两个弹簧秤可分别读出 F与 F F2的大小。 将各组实验数据记入下表中,事实上用一个弹簧秤秤重锤时读数为一确定值,而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秤重锤时的读数各不相同。
请学生尝试类比机械波的偏振来解释上面的实验现象。 当激光通过第一片偏振片 P 后,相当于被“狭缝”卡了一下,只有振动方向跟“狭缝”方向平行的光才能通过,激光通过偏振片 P(起偏器)后虽然变成了偏振光,但由于沿各个方向的振动情况相同,无论偏振片透振方向如何,都会有相同强度 的光透射过来,再通过第二块偏振片 Q(检偏器)时就不同了。 无论旋转哪块偏振片,当两块偏振片透振方向相同时,透射光最强
于葡萄牙本国几十倍的殖民地和财富。 葡萄牙征服远洋的同时西班牙也不甘落后, 1492 年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开始支持本国的远洋探险。 1492 年,哥伦布在西班牙女王的支持下,进行了第一次远洋探险,使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其后,美洲大陆大部分土地及财富归西班牙所有。 1519 年,麦哲伦带领五艘船、 50 名船员,进行了人类第一次环球探险,经过 1080 个日夜、 1万 7 千公里的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