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完成 5~ 6 题。 临江仙 ①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 ② 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 ③ 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 ① 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 , 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 ② 秣 (m242。 )陵 : 与下文 “ 建康城 ” 是同一地方 , 即今江苏南京。 ③ 试灯 :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
A. 表意不明, “ 自己 ” 是指林书豪还是科比。 ,应在 “ 垄断 ”后加上 “ 的问题 ” ; , “ 舞台风格 ” 不能 “ 大饱耳福 ”。 6. 下列各项中 , 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 导学号 41594031 ( C ) 俗话说: “ 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非汉所望也 益 : 更加。 【解析】 B项, “ 别 ” 是 “ 分别隔离 ” 的意思。 6. 下列各句中 , 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 41594265 ( C ) A. 久 之. , 单于使陵至海上 , 为武置酒设乐终不得归汉 , 空自苦亡人 之. 地 B. 武与李陵俱 为. 侍中皆 为. 陛下所成就 C. 今得杀身自效 , 虽. 蒙斧钺汤镬 ,
精纯; C雅:素常; D机: ① 机件, ② 关键。 7. 下列各句中 , 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 导学号 41594287 ( B ) A. 虽才高 于. 世尤致思 于. 天文阴阳历算 B. 以. 精铜铸成验之 以. 事 C. 衡 乃. 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精思傅会 , 十年 乃. 成 D. 因. 入京师 , 观太学伺者
完全赞同这一观点。 B. “ 大 ” 可能带给人恐惧感 , 也可能带来占有欲和征服欲 , 有时能提升人生命深层的力量 , 给人征服的快感与美感。 C. 美学上对小的重视 , 反映了人们注重平和 、 悠远 、 淡雅的心理需求 , 中国艺术因此在宋元时期进入黄金时段。 D. 道禅哲学的影响是中国美学心理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 其次文人意识的崛起也引导人们开始返归内心 , 追求细腻。 【解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关系的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B ) 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观的 “ 最大公约数 ” , 家风是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 , 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载体 , 它使宏观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具体鲜活。 B. 从家风到社会主义宏观价值观 , 一个具体现实 , 一个宏观抽象 , 两者互为补充 , 各有侧重。 C.
到 ” ,杳无音讯,便是更添愁苦; (1分 )最后一句写传书的鸿雁飞去,消失在洒满夕阳的高楼之外, 只余雁声回荡耳际,更是愁上加愁。 (1 分 ) (三 )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 (1)不见复关, ____________。 既见复关, ____________。 (《诗经 氓》 ) (2)常有高猿长啸, __________,
/连词 ,表修饰。 C项 ,介词 ,表凭借 /表目的 ,来。 D项 ,均为动词 ,做。 答案 D ,全都是直接表现李陵 “ 失君子之道 ” 的一组是 ( ) ① 苟一失之 ,是非人臣人子矣 ② 深入虏庭 ,而能以寡击众 ③ 摧锋败绩 ,不能死战 ,卒就生降 ④ 坠君命 ,挫国威 ,不可以言忠 ⑤ 且会稽之耻 ,蠡非其罪 ,鲁国之羞 ,沫必能报 ⑥ 俾大汉之将 ,为单于之擒 ,是长寇雠辱国家甚矣
在审美属性”。 答案 B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当代诗歌的形态因受互联网技术影响而变化 ,传播新媒体使诗歌传播发生了一次深刻变革 ,改变了诗歌创作方式 ,改变着诗人书写与思维的方式。 ,但能改变文学艺术的形态 ,让文学艺术的创作、传播、保存、阅读方式多种多样 ,如纸质的、电子的、多媒体的 ,等等。 、诗歌精神 ,不会因媒介不同有所改变。 因此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一手导致的。 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谈谈你的理解。 (6 分 ) 答: 仅就节选部分,从第四幕的矛盾冲突看,是蘩漪使矛盾趋向于尖锐,直接引起了矛盾的集中爆发,可以认为是蘩漪一手造成的。 (或:周朴园是家庭罪恶的制造者,这些矛盾,即使不是由蘩漪点燃,也早晚势必爆发,蘩漪只是加速了这个进程罢了。 ) 【解析】 这是一个探究讨论的题目,可以结合第四幕矛盾的纠结情况分析,也可以结合全剧的情节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