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蔓
要危害瓜蔓,主蔓侧蔓都易发病,发病部位常在植株茎蔓的近基部。 病斑开始在近节部呈淡黄色,油浸状斑、稍凹陷、病斑椭圆形至梭形,病部易裂,并分泌出黄褐色胶状物,干燥后呈红褐色,或黑色块状。 生长后期病部逐渐干枯凹陷、呈灰白色,表面散生小黑点。 叶和果实也可受害,叶片上病斑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上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叶缘老病斑上有小黑点,病叶干枯呈星状破裂。 果实上初期产生水浸状,病斑中央变褐色坏死斑
2、过风雨或灌溉水传播,从植株气孔或伤口侵入。 种子带菌导致子叶感病。 发病条件平均气温 1825,相对湿度高于 85%,土壤含水量高,易发病。 此外,连作地、平畦栽培、排水不良、栽植密度过大、肥料不足、植株衰弱等情况,发病重。 种子消毒处理。 播种前用 55温水浸种 15 分钟后冷却,或用 40%福尔马林150 倍液浸种 30 分钟后用清水冲洗于净,再放入冷水中浸 5 小时
2、萎病重要区别。 诊断要点:一是叶子病斑大,呈半圆形或“V”字形,同时病斑上面长有许多小黑点;二是茎被害多发生于节部,病斑白色,有琥珀色胶质物流出,散生有大量的小黑点,严重时造成蔓枯。 综合防治要点:1、注意追肥以及基肥施用,防止植株早衰。 2、药剂防治:a、药剂涂抹:可选甲基硫菌灵、福星。 B、可用百菌清烟剂熏棚。 C、药剂喷雾:福星、三唑铜(注意使用浓度不能过大)、甲基立枯膦、科博等药剂。
2、木,苦瓜作接穗。 先把丝瓜和苦瓜种子消毒,分别播在育苗钵中,待丝瓜长出 3 片真叶时,将切去根的苦瓜苗或嫩梢作穗,用舌接法嫁接到丝瓜上,等愈合后再剪去丝瓜蔓。 等苦瓜长出 4 片真叶再定植。 2、与非瓜类作物轮作:可与茄果类蔬菜实行 34 年轮作,破坏病原菌的生存环境,减少病原菌数量。 3、种子消毒:(1)置于 56 度温水中浸种至自然冷却后,再继续浸泡 24 小时,然后在 3032
2、,天气闷热时引起流行,平畦栽培,排水不良,缺肥,瓜秧生长不良会加重病情。 如果是保护地栽培,特别是日光温室空气湿度高,结露时间长发病重。 (二)防治方法(1)无病瓜采种,种子消毒时可用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 50%多福粉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 种。 (2)实行 2非瓜类作物轮作,并作高畦地膜载培。 不使用前茬黄瓜上使用过的架材。 (3)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以防止生长中后期脱肥。
2、将采集的蔓用保险刀(用 75%酒精消毒)切成每段带有 2叶的小段,并将基部的 1 片叶连同柄切去,如有苞叶、卷须、花蕾等也要切去,保留茎节,以利产生不定根。 将切段下切口削成马蹄形,在生根液内浸半分钟后扦插,插蔓与畦面呈 45 度倾角,深 米左右。 采蔓、生根液处理、扦插操作要连续进行,插完后立即搭小拱棚盖膜。 5、管理。 插后 3 天以内要在膜上加盖草帘,以遮住阳光。 4只在中午前后遮阳
2、可带菌传播。 条件适宜时即引起侵染,发病后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浇水、气流等传播,平均温度 18相对湿度高于 85%以上时容易发病。 苦瓜生长期高温、潮湿、多雨,植株生长衰弱,或与瓜类蔬菜连作,病害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与非瓜类作物轮作,拉秧后彻底清除瓜类作物的枯枝落叶及残体。 用开水变温浸种 5钟。 当增施磷肥和钾肥,生长期加强管理,避免田间积水,保护地增加放风,浇水后避免闷棚。 选用
2、植珠萎蔫枯死,病部腐烂。 果实多在幼瓜期花器感染,果肉淡褐色软化,呈心腐症。 种子带菌和土壤病残体带菌都是初级侵染源,风雨和灌溉流水为该病传播媒介。 病菌通过气孔、水孔和伤口侵入。 种子带菌可直接感染子叶。 土壤水分多,茎部经常接触水,田间相对湿度大,都容易引起发病。 瓜类重茬地,种植过密,偏施氮肥过多,田间通风透气不良,或肥料不足,长势衰弱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目前生产中可采用以下防治措施
2、右,不向上和向下蔓延,这一点是和蔓枯病的主要区别。 病部绕茎一周并缢缩,干后病斑仍呈红灰白色,但一般死亡率低。 2 病原及发生规律根据我们 3 年来的试验研究和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原菌研究室的鉴定为西瓜蔓割病。 其病原菌有性世代为瓜类球腔菌,属球腔菌属。 无性时代为黄瓜壳二孢,属壳二孢属。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及子囊腔在病组织上或土壤中越冬。 翌年 12月条件适宜时,萌发侵入寄主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