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
答案 :叶绿素 a 在滤纸上扩散速度最快的 色素是 _____原因是 ______ 答案 :胡萝卜素 溶解度最大 ( 02广东)叶绿素不溶于( ) A、水 B、石油醚 C、丙酮 D、苯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分析: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 光反应 暗反应 区别 场所 必要条件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联 系 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叶绿体的基质中 光、叶绿体光合色素、酶 多种酶 H2O 2H+ 189
和二氧化碳有无关系。 一 号装置中叶片不变蓝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9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还产生 氧气。 注意:氧气有助燃作用 注意观察。 放出了气泡。 快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产生的气体,又燃烧起来,说明释放的气体是氧气。 探究 2 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 10 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 (如淀粉), 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⑴ 概念:植物在 内通过光 合作用制造 的数量。 ⑵ 表示方法:测定一定时间内 消耗或 生成的数量来定量表示。 ⑶ 影响因素:光照强度、 、 H2O 含量、温度等。 应用:控制 和 的高低,适当增加作物环境中 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四、化能合成作用 概念:某些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 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 的合成作用。 实例:硝化细菌能利用 时所释放的化学能,将 合成糖类。
讲解 互评 论解释生产生活实践 学法指导 落实重点 复习 二: 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关系 提供曲线图 提出问题: 图中 CO2吸收值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还是总光合速率。 利用 微观 细胞图引导学生分析 思考、回答 看图、回答、理解 突破难点 宏观和微观的联系 练习 出示例题 做练习 加 深对 增大昼夜温差可以提高产量 的理解 复习 三: 农业增产措施 提出问题: 如果你是农业技术员
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实验过程:1 、取一个玻璃水槽或直径2 0 c m 的标本瓶,注满清水,按每1 0 0 m l 水加入0 . 1 g 碳酸氢钠,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2 、将采集的金鱼藻在水中剪取若干带顶端的嫩枝,放置在水槽内,并使切口的一端向上,然后用短管漏斗将其倒扣在水槽里,在漏斗下面垫上两个导航 演示试验 检验光合作用 吸收二氧化碳索热尔通过实验得知
卡门实验 的过程和结果 设疑:屏幕展示问题 并组织学生讨论 ( 1) 用 18O分别标记什么物质。 ( 2) 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屏幕展示光合作用产物中各种元素的来源 让学生思考。 从而顺利过渡到萨克斯实验 观看 实验 过程和 结果 积极思考, 主动展示学习成果,阐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交流合作,形成最佳答案,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拓宽。 学生积极思考并认真阅读教材 学生人人参与讨论
素、光、酶 ATP和 [H] 、多种酶 叶绿体类囊体 的薄膜上 叶绿体的 基质 中 ATP中 活跃化学能 转变成 稳定化学能 储存在有机物中 光能 转变成 活跃的化学能并储存在 ATP中 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场所 条件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c5 (CH2O) CO2的固定: CO2+C5 酶 2C3 水的光解 : 2H2O 光 4[H]+O2 形成 ATP: ADP+Pi+能量 酶 ATP
由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复杂的有机物(淀粉等),并且释放出氧气。 能量转变 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能量。 BACK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 配套资源包 光合作用的意义 : (一)食物来源 据科学家估计,整个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一年所制造的有机物,若折算成葡萄糖可达 4500亿吨左右。 (二)能量来源 据估计
速伸一支将熄灭的大柴棍进袋内,火柴复燃了,说明袋内的( )较丰富,这是( )的结果。 傍晚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 第二天天亮前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根燃着的火柴,火柴熄灭了 ,说明袋内的( )较丰富,这是( )的结果。 13 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下列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中,哪项与该原理有关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A 施以农家肥料 B及时松土 C 适时播种 D 合理密植 14 昼夜温差大的地区
合作用吸收的 CO2量。 ( 4)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采取提高 CO2 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同时考虑 ___________这一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其中 1~ 7表示生理过程的某一阶段, A~ G表示 生理过程中相关物质,请据图回答: ( 1)写出下列物质或生理过程的名称E___________G___________ ( 2) 1过程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