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杏丽
刚才摆小棒的过程, 52247。 2 的笔算该 I 怎样写呢。 谁来说说,按照刚才摆的过程,先算哪一位。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十位上的板书) 追问:余下 1个十,接下去怎么算。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互相说说) 指名完成剩下的板书,其他同学完成在教材上。 提问:哪位同学告诉大家,刚才是怎样笔算的。 (把余下的 1和个位上的 2移下来组成 12,然后除以 2,得 6) 检验
或学生把问题解答后,通 过简单扼要地提问或引导,要求他们回顾解题过程,在反思过程中考虑:( 1)回忆解题的方法、过程;( 2)概括解题的关键、注意点;( 3)改进表达、操作方法。 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和总结,让解题思路显得自然、有条理。 三、在形式各异的反思中,巩固学生反思习惯 “数学抽象” 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建构活动,但这种建构不仅仅是纯粹个人的行为,而必然是一个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表述交流
得对吗。 你能验算吗。 在小组里交流。 集体交流想法:每根跳绳 3 元, 21根是 63 元,再加剩下的 2 元,正好是 65 元。 提问:你能像前面一样试着用竖式表示你的验算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验算竖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比较方法。 提问:没有余数的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有什么不同。 小组交流。 小结:在对除法进行验算时,用商乘除数,如果有余数,还要再加 上余数
响才能有效,从而激活学生的内部合作的动机,达到愉悦,和谐。 ( 3)学生在学习中也是能够掌握学习方法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导,交给学生一些策略和技巧,学生就能够很好的合作完成一项任务。 ( 4)学生在学校长期教育下,每个人都会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意志品质,只要我们重视情感因素的培养,学生是能够形成很好的合作氛围的。 五、课题研究的意义
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紧扣新课程标准。 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 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其次, 从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 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 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 ( 2)除到哪一位,商在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 3)每次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 1题。 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交流,说说你的算法。 完成想想做做第 2题。 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提问:为了减少计算错误,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小结:认真、仔
2小题十位上为什么是 0。 第 4 小题个位上为什么是 0。 练习九第 2题 分组讨论比较。 第一组:这两题商里的 2个 0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不同。 第二组:这两题的末尾为什么都是 0。 为什么第 2 小题有余数。 第三组:这两题商里的 0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三、解决问题
复习第 6题 要求观察每组题的前后两个算式,判断每组题的大小。 完成复习第 7题 观察每组算式:先估算,猜猜每组算式的结果相等吗。 学生独立计算后,在小组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完成复习第 8题 独立计算并核对,说说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被除数
题:复习一) 二、基础知识训练 完成复习第 1题 出示题目指名口算。 对比每一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完成复习第 2题 ( 1)独立完成第一组题,说说每一小题的计算过程。 ( 2)观察第 2 组题,你能估算出每题的商大约是多少。 学生估算完之后,再用竖式计算并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 3)独立完成第 3题,并验算,说说你是怎
位置固定在那里而没有移动到另一处呢,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交流,明确这些运动都是围绕一点转动。 指出:像图中电风扇叶片、螺旋桨、钟面指针这样的运动,都可以看成是旋转。 (课题位置板书:旋转)旋转的特点是绕着一点转动。 (板书:旋转绕着一点转动) 追问:电风扇叶片绕着哪一点转动。 螺旋桨和钟面指针呢。 举例:小朋友还在哪里见到过旋转现象。 学生“试一试”。 ( 1)做转盘 出示“试一试”中的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