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鳞翅目,蓑蛾科。 蓑蛾除大蓑蛾(,还有茶蓑蛾(白茧蓑蛾(。 在江、浙、沪地区危害严重的是大蓑蛾,又名袋蛾、避债蛾、皮虫等。 食性极杂,危害多种香草。 雌成虫体翅暗褐色,前翅近外缘有 45 个透明斑,幼虫暗褐色,头红褐色,胸部背板黄褐色,有红褐色斑纹。 虫囊纺锤形,雌性比雄性的大。 蓑蛾一般 1 年发生 l 代,少数两代,以老熟幼虫在枝条上的虫囊中越冬。 雌成虫无翅
2、 、水 2 份、红糖 3 份、醋 ,再加入少量敌百虫或敌敌畏诱杀;螨对炒熟的种子香味也有强烈趋性,可用炒香的茶籽饼或棉籽饼撤在纱布上,当螨聚集于纱布上后,把纱布在浓石灰水里浸沾,螨便被杀死,连续几次,杀螨效果可达 90%以上。 另外,用 57 辛硫磷 克,克,加适量水,傍晚撒于菇房周围,可诱杀蟋蟀、蝼蛄等。 二、用蚊蛾的趋光性可以用黑光灯或节能灯诱杀,方法是在菇房灯光下放诱盆,内加 敌敌畏
1、劲特又名氟虫腈,是一种新型的杀虫剂。 作为苯吡唑类农药,其作用机理独特。 它与昆虫神经中枢细胞膜上的 作用方式主要是胃毒和触杀作用,也有一定的内吸传导作用。 由于其作用机理独特,锐劲特杀虫谱广,对半翅目、鳞翅目、缨翅目、鞘翅目等害虫都有以及对菊酯类和氨基酸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都有较好的防效。 其杀虫活性高,对人畜较安全,对天敌较温和;对作物具有促进作用,对某些病菌有抑制作用。
1、实地调研发现,今秋食用菌虫害相对发生严重,有的菇棚几乎成了“虫棚”,并由虫害而引发了大量杂菌污染和严重的病害,令菇农损失惨重,今请专家根据调研结果,向菇农朋友介绍一下有关秋冬季节害虫的“防”与“治”,以减少菇农的损失。 虫害发生的种类与鉴别1、菇蚊菇蝇类:秋季栽培一般采用发酵料,如平菇、鸡腿菇以及双孢菇等,体形较小的菇蚊、平菇眼菌蚊、蘑菇眼菌蚊、多刺眼菌蚊、异型眼菌蚊、粪蝇、蚤蝇
1、着水稻虫害发生程度的不断加重,一些毒性强、残留量大的农药在水稻上的用量也逐渐加大,这给稻米安全带来了隐患。 针对这种状况,从 2004年开始,笔者有目的的在示范区内开展农业防治研究,通过两年的实践,结果表明:农业措施防治应用于水稻害虫防治,比化学药剂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更具有独特而优异的效果,对提高水稻害虫的防治效果,保证水稻的高产稳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将几种农业措施阐述如下。
1、敌被大量杀伤,害虫因失去自然控制和抗药性增强而猖獗,并带来环境污染和残毒等问题。 因此,推广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控制害虫,尽量少用以至不用化学农药,把害虫的危害控制在允许水平之内,已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 但是,在生产实践中,完全不施用农药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害虫大发生和严重危害的情况下,不使用化学农药就难以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据估计,在防治稻田害虫中,化学农药所起的作用约占
2、为生,危害约 7 天18 天即化蛹,一般蛹期约为 2 天8 天,之后羽化为成虫,成虫羽化后当日或次日即可再度交尾,交尾当日即可产卵,一般每只菇蚊产卵 10 粒以上,最多的达 270 粒,菇蚊成虫体形较大,一般品种体长可在 35 毫米以上,最大可超过 6 毫米,幼虫体长一般在 5 毫米左右,最大可超过 16 毫米。 菇蝇类体形偏小,最大型的蚤蝇其成虫体长仅在 15 毫米左右,幼虫则在 2
1、米的一生中,从出苗到成熟都易受到害虫的危害。 主要害虫包括地下害虫,玉米螟和蚜虫。 要获得玉米的优质高产,合理的防治害虫是很重要的工作。 针对害虫的生活习性结合我们的经验,提出以下方法谨供农民朋友们参考。 螬和地老虎等。 此类害虫多是昼伏夜出,咬食玉米幼苗的根或茎基部,造成死苗、缺苗。 防治此类害虫要注意清除田边地头的杂草,消灭虫卵和幼虫。 玉米播种时,最好进行药剂拌种。 方法是,用
1、常见贮藏期害虫种类:为害食用菌干制品的主要害虫有两个目 10 种,其中包括鳞翅目小蛾类的两个科4 种;鞘翅目 4 个科 6 种。 它们是:(1)鳞翅目小蛾类的害虫有:粉斑螟蛾、地中海粉螺、烟草粉螟和印度谷蛾;(2)鞘翅目甲虫类的害虫有: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锯胸谷盗、脊胸露尾虫、长角扁谷盗,烟草虫甲。 2贮藏期害虫的传播途径:(1)仓库加工场所不卫生,本来就有潜伏仓虫,由于未注意防除
2、能正常生长。 防治方法:采收后喷 500800 倍的敌百虫,同时在菇棚门和窗口处还要加上尼龙纱以防成虫飞入产卵、繁殖为害。 3、菌虱:是一种螨类,个体很小,爬行较快,主要取食子实体和菌丝造成危害。 防治时首先应杜绝虫源浸入菇棚,因其主要来源于仓库、饲料间的各种饲料里,所以利用仓库,鸡舍等作为养菌室时要彻底消毒,并用石灰刷墙,使用前再用敌敌畏熏蒸 1 次;培养期间发现菌虱可用棉球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