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育稀植
稻旱育稀植技术,是一项将旱育秧和合理稀植相结合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该技术在引进吸收日本的寒地旱育稀植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各地不同的生态环境、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旱育稀植技术体系。 旱育秧是在接近旱地条件下培育水稻秧苗。 旱地土壤中氧气充足,水热气肥容易协调,有利于培育壮秧。 利用壮秧优势,可在田里适当降低栽插密度,多利用分蘖成穗,加上科学的肥水调控方法
1、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我国北方和南方稻区均可推广应用。 它省水、省种、省肥、省秧田,水稻可提早成熟 35 天,产量增加 10%18%。 一、翻 1520 厘米,灌水泡田 23 天。 每亩施腐熟有机肥 5001000 公斤,磷酸二铵和尿素各 10 公斤,硫酸钾 10 公斤。 插期日平均温度应稳定在 13以上,秧龄2735 天、叶龄 比较适宜。 013 厘米,南方为 2610 厘米。
1、、合理选用搭配良种1、选用丰产、优质、抗病、分蘖力强,经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的水稻品种。 选用生育期适宜的 14叶的品种,保证在八月五日前齐穗,九月二十日左右安全成熟。 近几年内,水稻品种应以宁粳 16 号为主,适当搭配一些中早熟品种。 2、必须使用无米粒,纯度不低于 98%、净度不低于 97%、发芽率不低于 93%,含水率不高于 14%的良种。 二、适时早育秧,培育壮秧1
稻肥床旱育稀植,秧苗矮壮,根系活力强,抗寒性好,栽后发棵快,具有爆发力,分蘖旺盛,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结实好;能早播早栽,提早成熟,比常规栽培提早天成熟;节本增收,每亩水稻可比常规栽培增收公斤,省秧田、农膜各,省种子。 该技术的关键是培肥苗床、旱育、稀植、合理施肥。 培肥苗床:肥床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等营养元素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供肥强度和蓄水保墒性能后的苗床。 冬前每亩苗床施稻麦秸秆公斤
稻旱育稀植技术 该技术是一项将旱育秧和合理稀植相结合的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已在全国各稻区广泛应用。 该技术通过节省秧田和种子,减少灌水和施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单产而增加水稻综合经济效益。 增产增效情况:该技术较普通移栽稻增产 50 千克/亩左右,同时节省秧田和农膜各 80%,节省种子 30%50,还可省工、省肥、省水。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在肥沃、疏松、排水条件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