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
2、病,中抗叶锈病,轻感叶枯病和白腐病,抗旱能力强,并耐干热风。 育后期灌浆好。 在沈阳地区从出苗到成熟约需 80 天。 二、产量表现据连续多年多项多点试验结果表明,其高产性和稳产性较好。 平均亩产 对照品种增产 增产效果极为显著。 三、栽培要点要选择保水保肥、土质肥沃、地力均匀、地势平坦和灌水方便的地块种植。 精细整地,做到地平土碎,没有坷垃,土层深厚,为播种和保苗创造良好条件。
征特性及产量表现该品种偏半冬性,幼苗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穗大粒大。 株高 米,株型较松散,长相清秀,叶色黄绿,光合效率较强。 穗层整齐,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粒白透亮,角质,黑胚率低,适于作商品粮。 平均亩穗数 ,每穗 ,千粒重 ,亩产 400 公斤左右。 中熟,高抗条锈病,中感叶锈、黄矮和白粉病,抗青干能力强,抗旱性中等,抗倒性一般。 国家黄淮旱地区试 6 省 17 个点
1、4 号辽春 14 号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早在 1985 年用“铁春 10 号”做母本,以81008为父本,采取人工杂交和系统选育的方法,历经 6 个世代育成的优质、高产、适于旱作栽培的春性小麦新品种,已于 2001 年 12 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幼苗直立,叶片绿色,叶耳淡紫色。 成株根系发达,茎秆健壮,叶片数 8 个,叶片绿色,叶鞘和穗茎有蜡被。
1、粳 5 号”品种来源:丹粳 5 号原名旱 555,是丹东农科院以矮秆的 5057 为母本,抗病大穗的 丰 R 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旱作水稻新品种。 1994 年经辽宁省审定推广。 特征特性:旱田种植从出苗到成熟生育日数 140 天左右,属中晚熟品种。 米,茎杆粗壮,叶片较宽短、上冲,叶色浓绿,株型较理想,根系发达,分蘖力较强。 半紧穗型,成熟时穗半垂,穗长 米,码密,粒椭圆形,千粒重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本情况:1、项目来源:六五期间国家科委下达三江平原农业区域增产综合技术攻关项目之一。 国家攻关项目。 2、本项目经由我国大豆科学界著名教授王金陵、张子金等 20 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于 1985 年 12 月,经鉴定认为该项研究方向正确,路子对头,措施得当,效果显著,对后茬作物也有明显增产作用
2、如有保水剂复盖在孔上,则耗水量更可以降低到 810。 水稻纸膜覆盖旱作法:这是日本新泻农场最先采用的,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旧报纸、废纸或再生纸膜(这样成本较低)作为覆盖膜,水稻呈作时只浸灌一次,将纸膜覆盖在泥土表面(纸膜浸水后就紧贴在上层表面了),既不会被风刮走,又可遮挡喜射的阳光、防止水分蒸发、保水保墒、减少杂草生长。 23 个月后纸膜逐渐分解完毕融入土壤中,也不会留下危害。
2、三、追肥除草。 生长旺期分 2 次,每次每亩施腐熟粪水 2500 公斤,氯化钾 5 公斤或三元复合肥 250 公斤,常除草、中耕,促进生长旺盛。 四、壅土软化。 10 月下旬,气温降到 15以下时壅土软化,壅土前再按上述施肥量追肥一次,壅土时用两块长度与畦面宽相等,宽度为 30 厘米的木板,插到植株行间,夹住水芹,木板两头分别用木桩固定,再取灌排沟中的土填入木板间,一边填土,一边整理植株
2、4000 株。 一般经过 3540 天当苗高 1820 厘米,多数见花蕾时,开始挖苗坨,待囤苗 34 天,苗坨外表干硬,运苗不散坨不伤根时运到山坡上定植。 三、选地施肥定植前应严格选择山地。 第一,土层要厚;第二,山地要有便于雨季排水的坡度;第三,上方山地雨水不流经西红柿田。 每亩施入 公斤的优质有机肥和 20 公斤的二铵化肥。 四、定植技术6 月上中旬定植,行距 66 厘米,株距 25
脱贫能力的需要 ............................................................. 3 第二章 项目地区 ......................................................................................................................
人次,并购置培训设备 4 台, 18 其 中多媒体投影仪 1 台、数码照相机 1 台、投影幕布 1 台、 DVD 录像机1 台。 技术培训工作由项目实施单位和技术依托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培训对象主要为农户和单位农技人员,由项目实施单位提供培训场所和设备,技术依托单位组织有关专家学者传授栽培和繁种技术,推荐、推广良种,统筹病虫害综合防治,开展群众性的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