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
米。 你是怎么知道的。 体验: 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划出 1分米。 ②一人比划 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估计得准不准。 ③拿出彩条,估计一下 1分米的长度,在 1分米的地方,剪断,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画一画: 画一条 1分米长的线段,再和同桌说说是怎样画的。 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 1分米。 找一找: 4人小组互相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 1分米。 数一数: 观察米尺,数一数
大风暴雨,截止到当天下午 5时,厦门平均降雨量达 300 毫米以上,靠山地地区降雨量均超过 350 毫米,小坪水库最大降雨量达 587 毫米。 ) 师:请同学们不用尺子画一条 1 厘米长的线。 ( 学生动手画 ) 再用尺子量一量,长了或短了多少。 生:我画长了 1毫米,就是画了 11毫米或 1厘米 1 毫米。 生:我画短了 2毫米,就是画了 8毫米。 【 评析 】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米,宽是( )厘米,厚是( )厘米。 读教材第 3页,理解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应该用 ( )作单位。 数一数直尺上 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 1小格就是 1( ), 1厘米里面有( )个 1毫米,得出 1 厘米 =( )毫米。 完 成 教材第 3页的 “ 做一做 ”。 拿出,估一估 一张 IC 卡
1、第 3单元 测量 1 毫米、分米的认识 学习目标 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毫米、 1分米的长度概念 ,会用毫米、分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能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哪些工具。 我们一般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复习导入 课件 一估数学书的长 、 宽和厚
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 并提问:刚才我们测量的数据中,有几个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给大家说说这些长度单位吗。 通过估测学生身高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对已知长度单位有关知识的回顾和对经验的总结,架好了学习新知识的桥梁。 实践活动,引起冲突 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刚才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这个同学的身高,那么测量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可能会说
个小格就是 8 毫米.谁来说一说你量的曲别针有多长。 (2厘米 8 毫米 )如果只按毫米计算是多少毫米呢。 (28 毫米 )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66页,数一数铁钉长多少毫米。 合几厘米几毫米。 把答案写在书上. (3)量一量课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 (4)量一量橡皮厚几毫米。 长几毫米。 合几厘米几毫米。 (5)教师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可以用 毫米做单位.
米 500 厘米 (2)从小到大排列: 9 米 3 毫米 9 米 3 米 9 千米 3 米 9 米 3 厘米 把正确答案前面的五角星涂上颜色。 2 米和 20 厘米比较 ( )。 ☆ 2 米长 ☆ 20 厘米长 ☆同样长 下面的单位不是长度单位的是 ( )。 ☆米 ☆厘米 ☆分米 ☆千克 ☆毫米 一块橡皮长 20( )。 ☆厘米 ☆分米 ☆毫米 沿学校操场跑
一下. 总结归纳: 1 厘米= 10 毫米(继续演示课件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 ( 5)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 老师表示 1 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 学生将 1 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 1 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 用手势表示 1 毫米、 1 厘米 ( 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空) ① 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 1
手拉手,看一看有多长。 我们 10个人手拉手 …… 估测一下,校园里从哪儿到哪儿大约有 10米长。 例 4 小组合作测量。 ( 1)测量自己一步的长是多少厘米。 用平时走路的步子,多测几步,算出平均一步大约有多长。 一步大约 30厘米。 ( 2)测量自己 1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走得快和走得慢可不一样啊。 用平时走路的速度多走几次,算出平均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大约 100米左右。 (
桌的高度 课桌的长度 测量结果 ,为什么。 : 4人小组合作完成。 根据选择好的合适的单位 , 组员 由 1号至 4号轮流进行测量 , 不进行测量的同学仔细观察 别人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