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
年氮肥产量比例 % 1997 1998 1999 20xx 20xx* 20xx* 注: *为预测值 影响我国化肥消费增加的主要因素如下。 ( 1)人口增加。 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发展需要增产粮食,而增施化肥是增产粮食的途径之一。 ( 2)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 统计资料数据表明, 1980~1998 年间粮食作物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而粮食产量 1998 年比 1980 年增加近 2 亿吨
离器后部分放空,然后进循环机增压后送往油分离器,从而完成一个循环。 在从氨分离器、冷凝 塔分离的液氨,经自调和手动两路降压后排入液氨总管送入液氨贮槽,贮槽内排放一部分驰放气,液氨再通过倒氨管线向新区氨库倒氨 [11]。 8 图 氨合成工段工艺流程图 9 第 三 章 工艺计算 根据前面的工艺流程进行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原始条件 (1)年产量 200kt,年生产时间扣除检修时间后按 300 天计
• 低温甲醇洗 (Rectisol)法; • 常温甲醇洗 (Amisol)法; • MDEA法 (物理 —化学吸收 ); • Selexol法 (国外常用 ); • NHD法 (国内新开发 ); • 碳酸丙烯酯法; 常温甲醇洗对 CO2 不能选择吸收,而且甲醇消耗大,能耗较高,大型厂也没有使用经验,因此不宜采用。 碳丙 (PC),用于脱硫尚缺少大厂实践经验,用于脱 CO2 始于六十年代美国弗络系
剂的均匀分布,影响气体成分和制气产量。 所以要求煤的粘结性较低为宜。 ( 9)对燃料粒度的要求 合成氨原料煤首先对煤种要求是无烟煤,其次对粒度则要求采用块煤和粉煤的成型,特别以 23~50mm 的粒度最好。 总之,对间歇式生产水煤气,若要使生产取得良好的气化指标,应采用热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不粘结、粒度均匀、水分较少、灰分和挥发分不高,灰分熔点较高的原料,本设计采用无烟块煤。 半水煤气制气原理
2; Ф500 微碳纯铁单管并流氨合成塔内件计算说明书, 1973 有: 螺旋总圈数 N=21)(2 200 bdD (319) 每块板的平均圈数 n= mN (320) 每块板的平均长度 )()(4)( 2 bnbnl nd n (321) 10 环保及安全要求 实施与环境友好的清洁生产是未来合成氨装置的必然和惟一的选择。
及各种含氮复合肥料。 液氨本身就是一种高效氮素肥料,可以直接施用。 目前,世界上氨产量的 85%— 90%用于生产各和氮肥。 因此,合成氨工业是氮肥工业的基础,对农业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成氨工业对农业的作用实质是将空气中游离氮转化为能被植物吸 收利用的化合态氮,这一过程称为固定氮。 氨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制药、炼油、纯碱、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含氮无机盐等工业。 将氨氧化可以制成硝酸
利建设和农产品深加工 ,将在加速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缩小城乡差距起着重要用。 中国合成氨工业的发展概况 中国合成氨生产是在 20世纪 30年代开始的,最早以焦炭为原料生产合成氨,但当时仅在南京、大连两地建有氨厂,最高年产量不超过 50kt( 1941 年)。 此外,在上海还有一个电解水制氢生产合成氨、硝酸的小型车间。 到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氮肥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并且开始
2on=0 kmol 2Nn=2Nn原= 4CHn=4CHn原= SHn2= SHn2原= 4P = 2/cmkgf = 10247。 = kpa 表 5 变换气的组成 体积分率 %=摩尔分率 % n( kmol) m( kg) 质量分率 w% 2H CO CO2 N 2 4CH SH2 O 2 0 0 0 0 OH2 总4n =∑ in =++++++= kmol 总m =∑ im = kg
中吸收的 CO 、 CO H2S 在减压加热的条件下解吸出来;二是使铜液中被氧化所生成的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调节铜比。 此外还要适当补充铜液在整个过程中所消耗的氨、铜、 HAc 和水。 8 铜液在减压加热的条件下首先解吸出所吸收的 CO 、 CO H2 气体,其反应是吸收过程的逆过程。 反应式如下: Cu(NH3)3AcCO → Cu(NH3)2Ac + CO↑ + NH3↑- Q
橡胶、电解工业、催化剂、颜料、化学品、硫磺胶泥、硫磺混凝土、醇类、黏合剂、农药、黑色火药、鞭炮等。 作为易燃固体,硫磺主要用于制造硫酸、染料和橡胶制品,也应用于医药、农药、火柴、火药和工业陶瓷、建材制品辅助材料等工业部门。 文献综述 由于生产合成氨的各种燃料中含有一定的硫,因此所制备出来的合成氨原料气中,都含有硫化物,其中大部分是无机硫化物硫化氢 ( H2S),其次还含有少量的的机硫化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