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
的(压力≤ , CO2含量为 17%)低变气从碳化主塔底部进入塔内,气体由下而上与塔顶加入的副塔液逆流鼓泡吸收大部分 CO2,含 CO25%~ 10%的尾气从塔顶导出,经碳化副塔底部进入塔内,与塔顶加入的浓氨水进一步逆流吸收,使 CO2 含量降至 ≤ %,尾气由塔顶导出,有固定副塔底部进入塔内,与塔顶加入的浓氨水或回收塔稀氨水进一步逆流吸收,使 CO2 降至小于等于 %, NH3≤ 20g/m3
化工段 120 32 8 150 7 氨合成 215 126 41 372 8 氢氨回收 101 31 5 127 小计 1972 538 164 2674 (二 ) 辅助生产项目 1 空分装置 (找氧压 ) 680 196 78 954 2 仪表空压站 3 中控及分析化验 4 车间变电所 18 21 5 44 小计 698 217 83 998 (三 ) 公用工程项目 1 总图绿化 187
出产品;操作弹性大,负荷变化范围为 30%~ 110%; ⑤ 与其他机械造粒装臵相比,返料比低,从而强化了设备能力并降低了造粒过程中的能耗; ⑥ 采用添加剂使流化床生成的粉尘少 ,且含尘尾气采用湿式洗涤,吸收效率高,放空尾气中尿素粉尘 含量 达到环保要求; ⑦ 装臵可靠性高,造粒机、粉尘洗涤器等因无磨损部件,寿命可达 25 年以上。 二 NH3 气提工艺 : ① 合成塔进料 NH3/CO2
格、放置位置、接触面积、每组规格 ( 2) 紧固件、螺纹露出长度 A 8 防腐防火层 ( 1)除锈质量、涂漆质量 A ( 2)防火层隐蔽 A A 类:为停检点,即交工文件中明确业主或监理方需要验收的控制点; B 类:报告控制点,需质检员验收并向业主或临理方报告; C 类:一般控制点,交工文件中由施工员或施工班组验收的 控制点。 13 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 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
体积增加的反应,因此,升高温度,降低压力对解吸反应有利。 再生过程中,还有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的还原反应,是依靠 CO 的还原作用。 反应如下: Cu(NH3) 2+ + CO + H2O → 2Cu + CO2↑ + 2NH4+ + 2NH3↑- Q 生成的金属很活泼,在高价铜存在的条件下再被氧化成低价铜: Cu + Cu2+ = 2Cu+ - Q 同时,高价铜也可以直接被 CO 还原:
计量泵有两种基本型式 ___________式和 __________式。 自动调节系统常用的参数整定方法有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反应曲线法四种。 工艺流程图上主要物料管道用 _________线,辅助物料及公用系统管用 _______线。 参考答案: 1载体 活性组份 助催化组份 2固定床 沸腾床 3物理吸收 化学 4内径 密度 粘度
possible to produce carbon monoxide by using the residual gas from a nitrogenwashing unit as the feed mixture for a separate carbon monoxide production unit, thus utilizing this residue which in the
河南城建学院毕业设计 吸收过程的工艺计算 17 其摩尔流量为: hk m olMLL L LOn / 取 NHD 中的杂质含量为 %,则真实所需的 NHD 为: hmL / 31 其摩尔流量为: hk m olMLq L LLn / , 根据全塔的物料恒算,求出 2CO 在液相中的摩尔比为 ,21,21 LnVn
kcal/kmol) Ht( kJ/kmol) 放热: CO +H2O=CO2+H2 ( 1) △H1= (∑ Hi)始 ( ∑ Hi) 末 =+++ =Q1= ( ) = O2 + 2H2= 2 H2O ( 2) Q2=△ H2=( ∑ ni Hi) 始 - (∑ ni Hi) 末 = 气体共放热: Q=Q1+Q2=+= 气体吸热 Q3: 根据《物理化学》知 CO, H2, H2O, CO2,
一方面会使设配性能发生变化。 10 同时增大压力也会使气体转化率提高。 合成氨的基本理论: 一、 合成氨的基本特点 3H2+N2=2NH3+Q ( 1) 是可逆反应。 即在氢气与 氮气合成生成氨气的同时,氨也分解生成氢气和氮气。 ( 2) 是放热反应。 在生成氨的同时放出热量,反应热与温度、压力有关。 ( 3) 是体积缩小的反应。 ( 4) 反应需要有催化剂才能较快的进行。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