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外电子
展示平台,并对学生的归纳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发现归纳交流完善。 电子式的书写主要通过教师示范,在明确书写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书写一些简单的电子式表示。 五.教学案例 学生书写 1~18 号元素 原子核外电子的 排布 复习引言: 怎样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呢。 归纳 练习(结束) 学生阅读思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学生阅读思考
电子式。 ( 7)学生在直接看到电子式后,再逐步探究,什么是电子式。 电子式的意义是什 么。 为什么要用电子式来表示原子。 ( 8)练习书写电子式,因为是初次接触,只是练习常见元素原子电子式的书写。 ( 9)总结一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案例 1.课的引入 复习前一节课所学习的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设问: ( 1)尽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但原子还有更精细的结构,原子是由哪些微粒构成的。
6 9 氟 F 2 7 10 氖 Ne 2 8 11 钠 Na 2 8 1 12 镁 Mg 2 8 2 13 铝 Al 2 8 3 14 硅 Si 2 8。
电子数不超过 32个 [规律 ]: 例 有以下五种微粒结构示意图: 其中表示 原子 的是 ______,表示 阳离子的是 ______,表示 阴离子 的是 ______ 属于 同一种元素 的是 ______。 (填标号 ) Ne Na+ F Na S2 核电荷数为 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一般少于 4个 最外层电子数 一般多于 4个
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电子云)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S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分布图 讨论: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有哪些特征。 人们按照图示的方法制作电子云的轮廓图 常把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 90%的空间圈出来 电子层 K L M N O 离核远近 电子出现的机会 电子运动的能量 1S 2S P Z d 轨道 角度分布图 (剖面图 ) S的原子轨道是 ________形的,电子层序数越大
这是因为没增加一个电子层,就使得核电荷对外层的电子的吸引力变小,而距离增加得更大,所以导致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作用处于次要地位,原子半径当然逐渐变小。 B 练习 1.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尔的原子轨道模型可以解释大多数原子的线状光谱 的形成原因。 B、线状光谱特征谱线对应的光的频率与原子中能级之间 的能量差可表示为 hμ=|EjEi| C、氢原子的 1s电子云是平面圆形
[ ] 16. [ ] 17. 在核电荷数分别为 1 18 五种元素中最易形成离子化合物是 [ ] 和 9 和 10 和 9 和 9 18.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 19. 元素 X 的最外层有 3 个电子,元素 Y 的最外层有 7 个电子,由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 20. 是 [ ] A.把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注入各瓶内后观察 ,再把点燃的木条插入各瓶内观察 二
_ __ , 该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________。 解析: 该元素核外的三个电子层为 K 、 L 、 M层, K 、 L 层应排满,分别容纳 2 个、 8 个电子,则 M 层排2 + 82= 5 个电子,该元素为 P ; A = Z+ N = 15 + 16 = 31。 答案: P 31 二 、 2e-、 10e-、 18e-粒子归纳 1 . 核外有 2 个电子的粒子 分子 : He 、
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轨道伸展方向 物理意义:表示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与能量无关。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S原子轨道 电子云轮廓图 原子轨道 S原子轨道是球形对称的 . P原子轨道是纺锤形的 ,每个 P能级有 3个原子轨道 ,它们相互垂直 ,分别以 P x,Py,PZ表示 . xyzxyzxyzP原子轨道 P能级的原子轨道 P能级的 3个原子轨道 P x
条件无法确定 , 其质量数为 202。 • 【 答案 】 A • 元素 、 同位素 、 核素 • 1. 三者比较 元素 同位素 核素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对象 宏观概念,对同类原子而言,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微观概念,对某种元素的原子而言,因为有同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