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腐病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细菌性黑腐病油菜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病害。 田间识别叶片多从叶缘处开始向内发展成“V”字形黄褐色病斑,沿叶脉向叶柄发展,形成大块黄褐色病斑,叶脉变成黑色网状,曼延至茎部和根部,致使叶柄、茎、根部维管束变黑,干腐时叶片向一边弯曲。 发病原因病菌在种子、病残体上越冬。 带菌种子可远距离传播病害。 在田间病菌可借雨水、灌溉水、农事操作、昆虫传播,由水孔或伤口侵入,进入维管束系统侵染
2、分钟,冲洗后播种亦可以减少发病。 (二)防治害虫甘蓝生长期应及时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害虫,以尽量减少病菌入侵伤口危害。 可用 剂 400500 倍液,或 40%乐果乳剂 1000 倍液喷杀。 应争取消灭在三龄以前。 (三)喷药防病在发病初期应及时用药,喷施 50%福美双,或 70%敌克松400600 倍液;也可喷施 dt、000 倍液。 共喷 34 次,每次间隔 10天左右。
2、从伤口侵入;摘除冠芽太迟,伤口很难愈合,果实受害机会多。 三、防治方法本病原菌自伤口侵入,因而防治方法应以避免伤口为中心采取措施:(1)收获运输及贮藏期间,果实应小心轻放,避免造成机械损伤;不可在雨天收果,睛天收果也不宜堆放过厚,贮藏室要通风干燥。 (2)灭菌防腐,采果后可用 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 倍液浸果 1 分钟,晾干后再贮运
2、褐色椭圆形病斑,中央凹陷,其上生有黑色颗粒状小突起。 黑腐病和房枯病,病菌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房枯病分生孢子比黑腐病的分生孢子狭而长,子囊孢子比黑腐病的大。 侵染及发病规律 黑腐病菌主要以子囊壳在僵果上过冬,也可以分生孢子过冬,夏季以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有适宜的水分和湿度即可萌发侵入。 孢子发芽约需 3648 小时,在 2224时萌发约需1012 小时。 在果实上潜育期 810 天。
2、束组织,并随之向上下扩展,造成系统性侵染。 此病菌可从果柄维管束组织进入荚角而使种子表面带菌。 在田间借助雨水、农具、昆虫、肥料等传播,带菌种子可使幼苗染病。 (2)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播种前种子应消毒,可采用 50代森铵水剂 200 倍液浸种 15后洗净,晾干播种,或用 72农用链霉素 1000 倍液浸种 2h,可减少种子带菌。 与非十字花科蔬菜(不包括菠菜)实行 2 年以上轮作
2、株萎焉坏死,严重时花球或主茎呈黄褐色坏死干腐。 发病规律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种子和种株上存活越冬。 种子带菌,子叶上的病菌在幼苗出土时从子叶边缘的水孔或伤口侵入而发病。 成株叶片染病,病菌在寄主薄壁细胞内繁殖,再迅速进入维管束引起发病,由叶片维管束蔓延至茎部维管束引起系统侵染。 种株染病,病菌由果柄维管束侵入,沿维管束进入种子皮层或由种荚维管束进入种脐,使种子内部带菌。
2、或屈曲状,或仅顶端膝曲,橄榄褐色至暗褐色,孢痕明显,少数分枝,具隔 2生孢子卵形、椭圆形、倒棍棒形,暗褐色,串生,无喙,具横隔 3隔 1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种子也可以带菌成为初侵菌源。 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田间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贮藏中病健株接触也能传播。 病菌较喜温湿条件,发病适温 26多在生育末期发病,一旦有病株可引起贮藏期发病。
2、入的,可在叶片任何部位出现不规则褐色斑,病斑周围淡黄色。 病菌能沿叶脉、叶柄发展,蔓延到茎部和根部,致使茎部和根部的维管束变黑,引起植株萎蔫,直至枯死,剖开球茎可见维管束全部变黑或腐烂,但无臭味,干燥条件下球茎黑心或干腐状,别于软腐病。 椰菜花、西兰花染病时,除叶缘形成V形病斑外,病菌沿脉向下扩展,形成不规则黄褐色大斑或较大坏死斑,病斑边缘叶组织淡黄色。
2、整、平滑、具光泽。 发病规律病菌在种子上、土壤内及病残体中越冬。 种子带菌是主要侵染来源。 播种带菌种子,病株在地下即可染病,幼苗相继受到侵害。 土壤中的病菌可疑灌水、雨水、害虫和农事操作等传播到叶片上,从叶缘的水孔或叶面伤口侵入。 先侵害少数薄壁细胞,以后进入维管束组织形成系统侵染。 种株上发病,可使种子内、外带菌,成为远距离传播的侵染源。 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 利于病菌的生长发育,适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