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黑木耳的采收制和贮藏1适时采收。 人工栽培的黑木耳,种一年,收三年,当年初收,次年盛收,第三年罢收。 每年接种一批椴木,便可连续生产。 采收的成熟度。 耳色转浅,由黑变褐,耳片边缘舒展软垂下来,肉质肥厚,耳根收缩,腹面已产生白色孢予粉,此时应立即采收。 采收季节。 分春、伏、秋三个阶段:从清明到小暑前采收的叫春耳,这段时间的木耳,朵大肉厚,色泽灰黑,吸水膨胀率好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黑木耳烹调(一)云耳肉片汤(湖南家常菜谱) 原料:木耳 2 钱;瘦猪肉 2 两,猪油 3 钱,香葱 2 根,味精 1 分,胡椒粉、精盐少许。 做法:将木耳用冷水泡发,洗净,大的解小。 瘦猪肉切成薄片,放酱油抓匀。 香葱切成米粒状,放入汤碗内。 炒锅放在旺火上,放猪油 入锅,烧至六成熟,将肉片、木耳一齐倒入炒几下,盛入碗内。 洗净炒锅,放回火上,余下猪油入锅
1、是我国主要人工栽培食用菌之一,产量和质量均占世界首位。 我国能产黑木耳的产区分布很广,由于它生产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深受广大菇民的欢迎。 以袋料栽培为例,5515袋一般每袋成本 0607 元,头一年生产加设备投资每袋 1 元左右,可产干木耳 75 克左右,以每公斤 50 元计算,每袋可获 2 元以上纯利。 一亩地可堆放 1 万袋,采收后不影响种稻和其它作物。
1、木耳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目前已经实现规模化、袋料化栽培。 但由于粗放的栽培方式、缺乏科学、配套的防治病虫害措施,使得病虫害日趋增加,危害增大,已成为黑木耳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 所以,有效地控制黑木耳病、虫及杂菌的危害是实现黑木耳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环节。 食用菌病、虫及杂菌的防治一定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要特别强调环境卫生和改进栽培技术措施的作用,选择生长势好
1、耳属中高温品种,主要利用自然温度一年(春、秋)栽培两季。 为了更好的利用农村的闲散劳力发展木耳生产,我们利用半地上塑料大棚,进行了黑木耳低温栽培试验,取得了一定进展。 此技术可使木耳栽培季节延长,提高了塑料大棚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益。 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1 栽培场地和季节:栽培场地为长 10 米、宽 6 米、深 ,地上部分高 样的棚冬季保温性能好。 栽培季节,在河北省廊坊及周边地区,应安排在
1、)准备工作选择耳场。 耳场选择对黑木耳生产至关重要。 总的原则是多光照,大湿度、杂菌少的地段。 一是选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如河溪旁、水库旁、池塘旁。 有了充足的水源,为以后给耳木浇水和创造耳场适宜湿度就有了保证。 二是选在避风向阳,温度较高的地方。 木耳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需要充足的光照,光照是菌丝合成的重要条件。 三是选择离村屯较远,离粪堆、垃圾堆较远的地方。 杂菌感染是木耳减收的重要因素。
1、木耳绿霉病症状菌袋、菌种瓶、段木接种孔周围及子实体受绿霉菌感染后,初期在培养料段木或子实体上长白色纤细的菌丝,几天之后,便可形成分生孢子,一旦分生孢子大量形成或成熟后,菌落变为绿色,粉状。 防治 1、保持耳场、耳房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 2、耳房、耳场必须通风良好,排水便利。 3、出耳后每三天喷 1 次 1%石灰水,有良好的防霉作用。 4、若绿霉菌发生在培养料的表面,尚未深入料内时,用
干、支、毛三级高压聚乙稀塑料管微型雾化喷头及管件组成,干管直径 4050 毫米、支管直径 2532 毫米、毛管直径 1012 毫米。 安装时,干管连接水源垂直于支管,支管垂直于每架耳干,毛管(一般长为 15 米)平行于每架耳干,悬挂在其上部。 雾化喷头间距 米,安装在毛管同一侧面上(对着耳干),喷雾时使耳干受水均匀。 雾灌时间。 每年春季是培育黑木耳的黄金季节,此时雾灌能够多出 12 潮春耳
1、有经验的种植户多年的实践,认为用鲜酒糟栽培黑木耳,在技术措施上一定要抓好以下五点。 现介绍如下,供广大食用菌种植户参考。 1做好预处理酒糟在事先一星期要摊在水泥地上或塑料薄膜上晒干,并不时翻动,边灭菌边使刺激性气味挥发掉。 除杂后按干糟重量的 4%左右拌入石灰粉降低酸度。 2培养料配方酒糟木质素含量较低,配料时应添加木屑,以满足菌丝生长对木质素及通气的需要,其配方要求如下:高梁或稻谷
1、有经验的种植户多年的实践,认为用鲜酒糟栽培黑木耳,在技术措施上一定要抓好以下五点。 现介绍如下,供广大食用菌种植户参考。 1、做好预处理酒糟在事先一星期要摊在水泥地上或塑料薄膜上晒干,并不时翻动,边灭菌边使刺激性气味挥发掉。 除杂后按干糟重量的 4%左右拌入石灰粉降低酸度。 2、培养料配方酒糟木质素含量较低,配料时应添加木屑,以满足菌丝生长对木质素及通气的需要,其配方要求如下:高梁或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