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
、原料配方黑木耳细粉 350克,赤砂糖 1000克,水 100克,食用熟油和香精少许。 二、工艺流程糖入锅加水熬煮加黑木耳粉加香精调匀压坯切块冷却包装成品。 三、溶于水,过滤除去杂物后放入干净的锅内,用文火熬煮。 去杂质浸泡,清洗干净,烘干后放入粉碎机中磨成粉末,粉末过筛备用。 加边搅拌,使之混合均匀。 停火后的糖液趁热倒入搪瓷盘中,稍冷后即将糖液压成坯。 厘米3 厘米1 厘米的条状糖块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丝洁白,像细羊毛状,毛短整齐,浓密,粗壮有力,齐头并进地延伸直至瓶底,生长均匀,上下一致,挖出来成块,不松散。 2、菌丝长满瓶后,在菌体表面一般会分泌出褐色水珠。 以后在瓶壁四周和表面出现浅黄色透明胶质耳芽。 3、菌种柱与瓶壁紧贴,瓶内壁附有少量白色水珠的为新鲜菌种。 若瓶底有浅黄色积水,菌柱离壁干缩,为老化菌种,不能使用。 4、黑木耳菌种若有臭味和霉味
1、木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食用菌拳头产品,原以段木栽培模式获取黑木耳干品。 “天保工程”实施后,林木禁伐,段木木耳产量锐减。 市场空缺较大,我们从2002 年 3 月到 2004 年 9 月进行了黑木耳仿木立体栽培研究,取得了高产优质的效果,黑木耳产量提高(单位重量)50%以上,占地缩减 70%以上,并使栽培季节延长 13 个月。 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 季节安排及原料准备根据不同地域
1、007 年秋季食用菌技术系列之三黑木耳,是传统的食、药兼用菌,既具有高蛋白及微量元素等营养价值,又有清爽可口、脆嫩宜人的口感,并且因为其具有清肺益气、滋阴壮体、补血活血等疗效作用,被纺织、矿山、理发、环卫以及一线教师等高尘作业人员作为必需食品,其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 在经历了一段市场低潮之后,2006 年的消费市场,人工栽培黑木耳每千克价格达 50元左右,商品质量高的可达 70元左右
1、木耳属于中温型好气木腐菌,其食用价值很高,营养非常丰富,除含有人体必备的 8 种氨基酸外,还含有多种矿质元素和多种维生素。 其药用价值主要是因为黑木耳含有丰富的胶体物质和多糖体,被人们用来生产保健食品和饮料。 近年来,黑木耳(尤其是段木黑木耳)价格不断攀升,山区种植户急剧增加,当前正是黑木耳种植的关键时期。 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选场要点要选通风、朝阳、水源充足的多雾丘陵地带,海拔
1、年种、三年收,当年初收,次年盛收,第三年罢收。 每年接种一批段木,便可连续生产。 1、采收的成熟度:耳色转浅,由黑变褐,耳片边缘舒展软垂下来,肉质肥厚,耳根收缩,腹面已产生白色孢子粉,此时应立即采收。 2、采收季节:分春、伏、秋三个阶段:从清明到小暑前采收的叫春耳,这段时间的木耳,朵大肉厚,色泽灰黑,吸水膨胀率好,质量佳。 从小暑到立秋前采收的叫伏耳,此时由于气温高,病虫害也多,容易造成烂耳
1、统的黑木耳生产方法既毁掉了大量森林资源,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且产量低、成本高。 北京京都菇业开发中心经过 4 年多的努力,首家推出一套大袋立体栽培黑木耳的新技术。 该技术不仅解决了黑木耳袋料栽培产量低、易污染的弊病,且具有不受气候条件、场地、资源、资金等限制,还有省工、省料、产量高、品质优、栽培难度低等优点。 比传统发菌缩短 1015 天,使黑木耳袋料栽培的投入产出比例达到 1215
1、受椴木、场地等资源条件的制约,多以异地开发为主,或种植于偏远山区,阻碍了黑木耳产业在本地的发展。 近年来,改革了栽培工艺,成功开发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3 年,全县发展袋料黑木耳 208 万袋,创产值 750 余万元,获利 500 余万元;2004 年,全县生产规模突破了 2000 万袋。 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因与袋料香菇栽培有许多相似之处,故较易被菇农所接受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黑木耳、青椒复合果酱生产技术现今的市场中,果酱多以水果为主,利用蔬菜和食用菌类制作果酱还十分少见。 最近,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都凤华教授以黑木耳、青椒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了黑木耳、青椒复合果酱技术,并在首届全国森林食品大会上发表了该成果。 原辅料:黑木耳、青椒、白砂糖、柠檬酸等。 仪器设备:选用组织捣碎机、夹层锅、杀菌锅、手持糖度计、玻璃瓶等。 工艺流程
主要栽培方法如下:1原种培养料配方锯末 78、米糠(或麸皮)5、玉米芯 15、石膏粉1、蔗糖 1。 按以上比例称取各种配料,先将蔗糖溶于水中,再把锯末、米糠、石膏粉搅拌均匀,把糖水喷洒在料上,边搅边拌。 2装袋把培养料装入塑料袋内,用小木棍在料中央自上而下打一通气口,塞上棉塞,然后杀菌。 3菌丝培养将原种接入装在塑料袋内的灭菌培养料中,放入遮光的室内培养,约 50 天后菌丝即长满全袋